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40章 太子盛世8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3545 2024-01-12 17:32:17

俞州最无法容忍的事情,就是有人惦记他夫郎。

各国竟然想送美男和亲,正大光明的撬他墙角,简直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视他为无物。

这口气他是怎么都不可能咽下去的!

现在以景国的国力,暂时还不宜与各国直接开战,消耗损失太大,但不用打仗就能攻击他国的方法也多的是。

当然,俞州也不会傻到直接对诸国一起下手,此次动手,当然还是以杀鸡儆猴为主。

而这个被杀的鸡是晋国。

之所以选晋国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晋国乃产盐大国,掌控着各国的用盐命脉,包括景国在内。

不管是为这次教训,还是为让景国不被挟制,晋国这回都得倒霉……

各国使臣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乔楠在牛痘疫苗交换上迟迟不松口,想要拖延时间商议,他们也不着急,这一两个月他们还是等得起。

何况他们也确实想逛一逛景国的京城,看看景国的民生如何,以此推断景国隐藏的国力。

不过,众使臣的打算显然要失望了。

如今各国虎视眈眈,乔楠和俞州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何况乔楠也才刚上位,很多东西想推广,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所以众使臣转悠打探后,除去粮食增产法和天花牛痘疫苗外,也只得到了景国颁布《新婚姻法》,以及朝廷鼓励百姓养猪的政策。

对后者两个政策,各国都是嗤之以鼻。

他们并不觉得《新婚姻法》除了能够提高哥儿女子地位外,还能有其他什么作用,景国搞这么个东西,多半是六皇哥的私心。

而大量养猪……这就更搞笑了。

没有经过阉割的猪其实并不好养,除精力旺盛难以看管外,还吃得多长肉慢,这个时代要把一只猪喂到长大,起码得辛苦整整一年。

各国以前也不是没想过让百姓养猪多吃肉,这样百姓才能长得更加强壮,但全都是无疾而终,大量养猪吃肉实在不现实。

所以,在了解完景国目前的改变后,众使臣脑中都只有一个词,瞎搞!

不过,众使臣对于乔楠目前颁发的政策瞧不上,但对景国在文娱和享受上的发展,却是觉得很可以。

什么香皂、香水、话剧、蛋糕冰淇淋……各种新奇的东西,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在玩的同时,众使臣也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时不时就一起对景国进行压制,让景国快点给出交换天花牛痘疫苗的商议结果。

对此,乔楠自然是变着花的找借口拖着。

然后这一拖,就足足拖了两个月,拖到各国使臣再也等不下去时。

晋国使臣得到了自家君主传来的噩耗和斥骂信件。

……

“什么,晋国百姓暴动,把晋国皇宫都给围了?怎会如此?”

各国使臣听闻晋国消息后,全是震惊不已。

这晋国好好的百姓怎么就暴动了呢,甚至连皇宫都给围了,晋国怕不是要自取灭亡的节奏啊。

尽管晋国灭了大家就能再次分好处,但现在比起瓜分好处,大家还是对晋国大乱的原因更看重。

搞清楚了情况,他们各国才能以此为鉴避免悲剧不是?

负责汇报消息的探子也是满脸惊惧,神情后怕颤抖道,

“是,是盐价……”

“晋国因地处位置,以售盐为生,全国大半商户都是盐商,大半百姓也都是以制盐、采盐为生。”

“景国不知怎么研制出了更优良的制盐法子,降低了制盐成本,在短短两月内,利用各国小商户,向各国引进了大量低价细盐。”

“百姓们有了更好吃,更便宜的细盐后,自然不会再买以前又涩又贵的粗盐吃。”

“晋国的盐卖不出去,盐商损失巨大,制盐百姓没有收入来源,生活成问题,就找晋国朝廷解决,可事情突然,晋国朝廷一时半会儿哪能想出解决法子……”

然后百姓没钱吃饭,就自然搞事情暴动。

事实上,大量好吃又便宜的低价细盐出现,受到影响的不止晋国,各国自家的盐商也受到了冲击。

只不过各国吃盐基本靠进口,自己不大量产盐,受到的影响也就有限,事态在控制范围内。

但以卖盐为生的晋国,这次就惨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景国在这里等着咱们呢……”

各国使臣脸色惨白,双腿发软坐在椅子上,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哪能还不明白景国这是在杀鸡儆猴。

或许景国现在确实不敢与各国开战,但这并代表景国就真怕了诸国的合力威逼,晋国大乱就是景国的态度。

景国不接受胁迫!

一群使臣脸色灰败,心知自己完了,此次出使没有完成君主的交代任务不说,还被如此啪啪打脸,回去后国君岂能饶他们?但不回国也不行,他们全家老小都还在国内呢。

晋国大乱的消息传回来,不用乔楠再说什么,各国使臣就立刻收拾行李,再不提什么天花牛痘疫苗的交换,匆匆拜别走人。

天花牛痘是很重要,但现在景国手握低价细盐的事情,显然对各国危险更大!

各国使臣匆匆离开。

只有晋国使臣没走,因为晋国君主给他的信件上说了,他要是不能说服景国控制低价细盐的销售,解决如今晋国的难题,他就不用回去了。

晋国使臣简直想哭。

他觉得自己的君主分明就是在为难他,盐的利润有多高君主不知道吗?景国既然掌握了低价细盐的制作,怎么可能放弃如此大一块肥肉!

但晋国使臣再怎么哭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景国朝堂上去,尽力请求景国高抬贵手。

可这显然是没用的。

乔楠和文德帝的态度只有一个:晋国要么直接投降归顺景国,要么就等着国内百姓暴乱去死。

晋国使臣:简直趁火打劫!

景国官员们却是兴奋之极,差点没跳起来高呼陛下万岁,六皇哥千岁。

这下再也没有人对乔楠立储有意见了,都打心底里佩服文德帝的眼光,如此兵不血刃就拿下一国领土,以前的二三皇子可做不到。

当然,众官员对俞州也更忌惮,再也不敢生出往乔楠后宫塞美男的心思了。

这盐价之事各国不知内情,他们还能猜不到吗?新的制盐之法,肯定又是六驸马的杰作没得跑!

“这,这……此事事关重大,下臣无法做主,还请景国陛下给下臣时间,告知我国君主决断。”

晋国使臣哪能做得如此主,只能连连抹汗退下,将此消息快马加鞭送回国去。

……

与此同时。

陈国。

赵立轩也收到一封密信,看完后烧掉,第二天上朝便再次朝陈国君主提出了攻占晋国的建议。

“陛下,如今晋国国内大乱,正是我们扩展领土的好时机,且晋国领土也不得不占!”

“赵先生何出此言?”陈国君主沉吟反问。

陈国首辅也点头皱眉道,“各国休战已久,倘若我陈国带头挑起战争,怕是会令天下百姓埋怨,于我陈国名声不妥。”

之前瓜分夏国,那是诸国合力进行,于陈国影响不大,可现在要是单独行动,少不得落人话炳。

赵立轩闻言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但现在若不主动出击占领晋国土地,我陈国危矣。”

“此次晋国大乱是何原因,陛下和首辅大人应当都知道了,景国已经掌握低价细盐的制作,并且不知在他们国内找到了何处产盐盛地。”

“但我们陈国却不然,我们没有低价细盐的制作办法,国内也没有产盐盛地,若不趁机占领晋国,将来我们吃盐就得靠景国。”

“景国的军队本就强大,他们若再扼制住我们吃盐的命脉,各位觉得,我陈国还能存在多久?”

话落,陈国君主和官员们脸色皆是大变。

若真是如此,那时候景国只需要不对陈国卖盐,陈国百姓吃不到盐自然也会大乱,景国再拿下他们不费吹灰之力。

谁都知道盐重要,可是谁又能想到景国竟能如此利用盐的价值呢?

景国可真是奸诈狡猾。

影响名声和直接灭国,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沈将军听令,朕允你五十万大军,即可启程向晋国行进,三月内至少拿下晋国三分土地!”

陈国君主不敢再犹豫,当即下令调遣军队。

调动军队的动静不可能瞒得住。

各国看到陈国朝晋国下手,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赵立轩劝说陈国君主的那些道理也不难想到,只是大家需要时间反应。

如今有陈国带头,各国也像闻见腥味的猫般,迅速朝晋国围攻。

晋国君主:!!!

晋国君主也像晋国使臣一样,简直想哭。

去年瓜分夏国领土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年就轮到他了呢?陈国、梁国……这些个王八羔子,真是落井下石的一把好手。

晋国的国力比起当初的夏国要强不少,可也扛不住这么多国家一起围攻,结果可想而知。

景国这边的招降消息都还没有传到,晋国就已经被诸国给打得七零八落,领土分吃干净了。

听闻自己国家灭国的消息,晋国使臣当场就晕了。

乔楠和文德帝对各国虎口夺食的摘桃子行为,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发文,以各国扰乱天下安宁,斥责各国的无耻所为。

看到景国愤怒,各国君主心里终于爽了。

景国再厉害又如何?再研制出那么多东西又如何?这搞来搞去,最后好处还不是被他们给瓜分了么。

所以。

对于景国的斥责,各国根本不放在心上,还不要脸的反过来指责景国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分享,各国开始打口水战。

最后,乔楠和文德帝自然不甘心半点好处都没有,于是向晋国逃难的百姓发出邀请。

表示景国即将修建水渠,需要大量劳力,晋国逃难百姓若是愿意,可以来景国谋生,但凡参与修建的晋国难民,无论男女哥儿都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

消息一出。

晋国难民们只是稍微犹豫,就一窝蜂的拖家带口朝景国这边跑了。

去景国修建水渠或许是很苦,但总比被各国抓去当奴隶,又或者乞讨强吧?

之前景国对待夏国俘虏的态度,他们都是看在眼中的,景国是诸国之中对待百姓最为仁义的存在,且景国还很强大。

去了景国他们有谋生之处不说,还不用担心景国也陷入战争,导致他们再次飘零逃亡。

一时间,大量难民往景国涌入。

而景国也像宣传的那般,按照严格的雇佣接受难民,只要大家老老实实的干活,食物和工钱景国都遵守承诺发放。

这让忐忑不安的晋国难民们都感动不已,心中不由生出干完活在景国扎根的想法。

而景国自己的百姓,也不眼红难民们修水渠的工钱。

因为朝廷不止招修水渠、修路的苦力,还扶持了不少商户与朝廷合作,大量开办纺织、水泥、肥皂、香水……等等厂房。

给百姓们提供了无数在种田之余,增加收入的工作岗位。

这些活计不比去修水渠,修路的活轻松?

所以,景国百姓对接收难民之事,半点意见都没有,甚至因为看见了那些难民的凄惨样,不由庆幸自己是景国人。

各国君主见此,心里有些不高兴,觉得景国真是冠冕堂皇喜欢刷名声,但也没说什么。

此次晋国能灭大半都是景国的功劳,他们虎口夺食瓜分了领土吃肉,总不能让景国一口汤都喝不着吧?

那景国肯定忍不住火气。

最终,晋国的瓜分就在各国如此默契中落幕。

得了大好处的各国,也没心思再找景国麻烦,暂时将注意力放到了新领土的安顿和治理上。

而景国,则利用晋国的难民,开始在国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道路、河渠、城墙修筑等等大建设。

就在这种热闹又紧张的气氛中,五年时间转眼而过。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