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5章 初露锋芒18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5372 2024-01-12 17:32:17

翰林院的官员们,简直都要被俞州的突然站出来给吓死了。

谁能想到自从进了翰林院就一副养老混日子,毫无奋斗之心的俞州,不搞事情则已,搞起事情来就如此凶猛。

陛下要的这五十万两银子,真的就能把整个朝堂上的臣子都给难住吗?不,这不仅仅是银子数目的问题,还有官场权利的博弈啊。

翰林院的官员们和俞州平日关系都还不错,此刻不免在心中狠狠替他捏了一把汗,有点担心。

而杨阁老、杜阁老等重臣,看着傻不愣登的俞州冒头,心思也百转千回起来,暗暗猜测俞州到底是哪方势力的人。

毕竟,他们可不相信一个能够考上状元的人,真是个看不懂形势的蠢货,此刻必定是受人指使才会处出头。

正好廖尚书如今停职在家,户部正是混乱空缺安插人手的好时机……

众朝臣心思各异。

而坐在龙椅上的文德帝心中满意极了,他就知道俞州会站出来。

俞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想提携这种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他多费什么力气和叮嘱,只需要给对方一个机会,对方自然就会把握住。

文德帝当即点头询问,“哦,这位爱卿有何筹银之法?”

“拍卖众筹。”

俞州当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大概讲述了一遍。

拍卖众筹的概念,其实在古代也并不是没有,比如说青楼红牌的初夜竞价活动,再比如说谁家哪个不肖子孙在外面欠债,长辈就压着全家一起筹钱填窟窿等等。

这些都是拍卖和众筹的表现,只是古代思想受规矩束缚,大多数人想法都比较刻板,因此这些想法就没能好好利用罢了。

如今俞州却是正好利用远超时代的见识,在朝堂之上搅风搅雨,迅速积攒实力,帮自己岳父和大舅子对付朝中的老狐狸们。

俞州一派正气禀然的道,

“陛下,如今户部官员尸位素餐,导致国库空虚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让边疆士兵受委屈……”

户部官员:……

谁尸位素餐了!他们明明很努力好不好!不带这么拉踩的!

户部官员脸都绿了。

但俞州没看他们,继续道,

“没有那些士兵的牺牲和辛苦抵挡外敌,就没有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臣觉得少什么都不能少了给士兵的们供给!”

“既然现在国库确实拿不出银子,那不如就拍卖众筹好了,我们每个朝臣各捐赠一件物品,组织一个拍卖会,邀请那些有钱的商户来竞价,积少成多,五十万两而已,应该不成问题……”

对着文德帝说完。

俞州又朝周围的朝臣们拱手,语气陈恳的劝说,

“各位大人,正所谓国家国家,没有国哪里来的家?武将士兵在边疆浴血奋战,若是前线出了破绽,我们后方又怎能安稳?”

“武将定江山,文臣治天下,文武之臣就应该齐心协力,景朝才能更加强盛,臣子百姓在面临他国时,也更有底气。”

“不过区区五十万两而已,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出小小的一点力就行,相信边疆的士兵们若是知道此事,定然更加奋勇杀敌,感激我们后方文臣的支持。”

此话一出。

朝中的大臣们,尤其是杨阁老和杜阁老眼睛顿时转动了起来。

他们不在乎那什么文武合作,家国天下的大道理,他们只在乎俞州说的最后一句,获得边疆士兵们的感激!

兵权多么重要是个人都明白,文德帝能够从当初登基那点微薄实力,跟满朝文武争斗,直到现在隐隐有压制大家的趋势,靠的不就是兵权么。

这些年他们不是没想过往兵权上插手,但却一直都找不到机会。

如今若是能够趁此收买军心……

想到此,一群老狐狸心中顿时激动。

文德帝则皱起了眉头,不太理解俞州此举为何,为什么给朝中老狐狸创造收买军心的机会。

文德帝悄悄看向李承巍,想从李承巍这里获得一点信息,毕竟俞州已经暗中向他大儿子投靠,有些举动必然会跟大儿子提前商议。

果不其然。

李承巍见文德帝视线落过来,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文德帝顿时心中有数了,但这种听起来对他明显有害的建议,他肯定不能爽快答应,那不是存心让敌人发现端疑么。

所以。

文德帝眉头便皱得更紧了,故意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俞州道,

“士兵供给乃朝廷之责,让各位爱卿们捐赠物品,竞价筹银是否不妥?如此暴露国库空虚之事,士兵定会担心后续军费问题,恐会军心不稳,爱卿可考虑过?”

摆明了是不想接受提议。

但杨阁老和杜阁老哪里会放过这么好插手兵权的契机。

他们只需要出个十几万两,甚至还不是现银,就是家里库房收藏的物件而已,就能收买军心,何乐不为?

必须把握住这个钻空子的机会!

杨阁老立刻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觉得俞编撰此法甚妙,往年给边疆士兵的消暑供给都只有十万两,今年朝中大臣一起众筹五十万两,是对边疆士兵表达关心,如此怎会让人觉得国库空虚呢?士兵们应当高兴感激朝廷的厚待才是。”

杜阁老也不落后上前赞同,

“臣附议。倘若此次众筹银钱数目不止五十万两,多余的银子我们还可以给边疆士兵改善吃食,士兵们越是强壮,才越是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敌。”

隶属两方势力的臣子们见此,也纷纷跟着开口附议,“臣亦觉得此法甚好,陛下可采纳……”

隶属文德帝的势力,自然开口反对,“陛下不可!”

而其余中立,或者暗中站队的大臣,则都保持沉默,暂时不掺和几方势力的明面博弈。

至于导致这场博弈的俞州,也识趣的没有说话,静静等待结果。

最终。

文德帝因“不敌”杜阁老和杨阁老双方的同时压迫,只能脸色难看退步,用恼怒的目光盯着罪魁祸首俞州道,

“好,既然众爱卿都觉得此法甚妙,那拍卖众筹之事,便交由俞编撰你来办,边疆士兵事关重大,切不可出半点失误,否则,朕必严惩不贷!”

众人听着文德帝语气中的冷意,心中都知道俞州把皇帝惹恼了。

也是,兵权可是陛下最大的依仗,俞州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在这里做文章,陛下不生气才怪。

不过明白这点后,众人却丝毫不敢小瞧俞州,又或者幸灾乐祸。

俞州就是个小小翰林编撰,对方又不是脑子进水了,能够冒头提出如此建议,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而朝廷不是文德帝的一言堂,文德帝厌恶了俞州有什么关系,只要他背后的主子愿意运作,俞州的前途还能差吗?

至少在下一任新皇确定前,他必然前途光明。

一时间。

朝臣们看向俞州的眼神,都充满了忌惮。

这个新科状元可是个厉害人物啊,看他在翰林院呆了大半年,好似什么都没做,结果却不声不响的就暗中投好了主子,并且还被重用。

这是何等心性?何等本事?又是何等胆量!

翰林院的人心情尤其复杂,他们一直都觉得俞州不思进取,结果搞了半天,人家哪里是不思进取,明明就是进取过头了好么。

而杨阁老和杜阁老,则在心中暗暗肯定俞州是对方的人。

毕竟……俞州现在跟陛下对着干,他们又能够确定俞州不是自己的人,那肯定就只能是对方的了。

因此。

等到散朝时。

刚刚还齐心协力逼迫文德帝的两人,顿时看向对方的眼神就又敌视了起来。

杨阁老皮笑肉不笑,

“杜老可真是厉害啊,不声不响就把人给收买了,还能让人死心塌地给当刀子,如此手段,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

这话说得很明白,杜阁老自然听懂了这个被收买的人是谁,但也正是因为听懂了,才觉得莫名其妙。

这个老狐狸啥意思?俞州不是对方的人吗,怎么看对方的模样,好像俞州是他这边的一样?

杜阁老心中疑惑,面上却不显地虚假笑,

“哪里哪里,我怎比得上杨老你?真是过奖了。”

反正不管怎么回事,装起来是必须的。

看他这幅模样,杨阁老更加确定俞州是他的人了,顿时气骂一句“老狐狸,咱们走着瞧!”这才沉着脸走人。

留下杜阁老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暗道俞州又不是他的人,杨老狐狸这幅模样作甚?

******

俞州知道自己此番冒头,定会引起众人注意,尤其是杨阁老和杜阁老,怕不是都要以为他是对方的人,然后一起提防他了。

不过没关系,他已经想好解决办法,等众筹拍卖会结束后,他自会叫这两只老狐狸打消疑虑,反过来帮他掌控户部。

现在将众筹拍卖会办好才是重点。

想将一个拍卖会办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从来这个没有出现过拍卖会的古代,由于没有经验,导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俞州亲自过问才行。

而跟朝臣们讨要捐赠物件,也是个技术活,因为除了别有目地的杨阁老和杜阁老,可能会为了帮各自的皇子笼络军心,愿意大出血拿好东西出来外。

朝中其他大臣,基本都是抱着随便拿点破烂货应付交差的念头。

俞州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此次筹银之事,是他在朝中大展拳脚的开始,他必须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才行。

这个时候,乔楠的娱乐报就发挥作用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酝酿,他们的娱乐报已经在京城彻底扩散开,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明百姓,就没有不喜欢看他们报纸的。

报纸上不止有八卦新闻,还有好看的话本故事,还有各种新奇的科普小知识……对娱乐活动较少的古代人来说,真是看得欲罢不能。

如今各大茶楼之中,除了说书和模仿的蓬莱茶楼话剧外,每天也多了另外一个活动,那就是给茶客们念报纸。

毕竟很多百姓并不识字,自己看不了报纸,只能听别人念出来听。

俞州在那边筹备拍卖行的事宜。

这边乔楠就在娱乐报上帮忙造势,将文德帝和朝臣们体恤边疆士兵,决定各自捐赠物件出来拍卖,筹集银子给士兵们消暑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宣传。

当然,这个宣传肯定是有猫腻的。

乔楠在新闻稿中,着重突出了“朝臣捐赠”这点,并且故意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朝廷体恤边疆士兵之心,当真令人感动,我方报刊记者已经取得拍卖行入场资格,待拍卖行结束后,定会将现场详细拍卖物品,拍卖数额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看到报纸的朝臣们:……

差点没吐血!

普通百姓们或许不懂,但他们这些古代高知分子还能看不明白?

俞州这是明明白白提醒他们,捐东西的时候悠着点,千万别拿破烂货,不然到时候丢脸他可不负责。

古代没有道德绑架这个词,但有慷他人之慨这句话,俞州现在就是在坑他们啊。

“他娘的,之前还真没出来这小子是个如此损的混蛋!”

“哪里来的楞青头,真是胆大包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小子是不是疯了,竟然敢得罪咱们这么多人!”

“竟然要我出银子,真是王八蛋。”

“……”

一群只想拿个价值几十两的破烂货,敷衍了事的朝臣在家中愤慨大骂。

但骂完后,众人还是得乖乖重新去库房挑一件像样的东西出来,作为此次众筹拍卖的捐赠物件。

没办法,俞州要把事情摆到全京城百姓面前,他们真拿破烂货,就是公开处刑,脸面全无,还不是被百姓们嘲笑死。

一群朝臣怨念不已。

而杨阁老和杜阁老,听闻此消息就忍不住暗暗嘀咕了。

照俞州这么搞,这么把整个朝堂上的大臣都给得罪了,对方一旦暴露身后的主子,其背后主子肯定也会被朝臣们埋怨。

如此所为简直得不偿失。

杨阁老:杜老狐狸没这么蠢吧?

杜阁老:杨老狐狸没那么傻吧?

两个都以为俞州是对方人的老狐狸一时间有点发懵,搞不明白情况了。

已经从李承巍那里得知计划的文德帝,则默不作声。

而俞州不管朝中那些官员怎么看他,反正继续积极的组织着拍卖会的事情,一副我行我素的模样,让人摸不准他到底想做什么。

说他想升官吧,他现在把陛下和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得罪了。

说他不想升官吧,他又干啥那么努力的接下拍卖众筹这个差事儿?

就连贺元柏几人听到消息后,都忍不住悄悄找到俞州询问情况,担心他这么搞出事。

但俞州并没有多解释,而是叮嘱几人,“你们做好离开庶吉馆任职的准备。”

朝廷的空缺官位并不多,贺元柏几人都是寒门出身,在京城根本没什么人脉,因此即便几人都很有才,可至今为止却都还呆在庶吉馆之中等待官职分配。

几人不是不着急,眼看着身边有门路的二甲进士们,一个个都找到关系走了,心里也是烦闷得很,可官场就是如此,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听俞州话中的意思,竟是要给他们安排官职吗?

几人又喜又惊。

很想询问俞州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俞州又没有现在解释的意思,最后只能作罢,听俞州的话回去老实等着。

朝中一池水被俞州给搅动起来。

而相比朝臣们因为拿出捐赠物的事情不高兴,京城中得知此次众筹拍卖会的商户们,可就是兴奋了。

商人地位不高,时常被人轻贱。

这些商人平日想拜见巴结个小官,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寻找门路,如今这个众筹拍卖会,到时候满朝文武都会到场。

若是他们能够进入宴会场地,找到机会结交攀上个官员,那是多大的人脉?

别说让他们花大笔银子买些所谓的捐赠物,就是让他们免费把银子送出去,他们都是愿意的!

因此,朝廷要举办什么众筹拍卖会,邀请商户参加宴会的消息传出后,京城中稍微有些家底和实力的商户,都积极跑来找俞州报名。

不仅一个个跑得飞快,还各种拐着弯的贿赂俞州要名额,生怕错过了如此扩展人脉的天赐良机。

当然,这些贿赂俞州肯定是不可能收的,现在朝中那些大臣们都盯着他,他怎能留下如此把柄。

不过……这么多银子不要也确实有点心痛。

于是,俞州就以爱国捐赠为借口,将这些商人送的银子收下,在拍卖会还未开始前,就先给边疆士兵的消暑供给筹集到了十几万两银子。

为此还专门给这些人写了一篇表扬新闻稿,经过众商人同意后,将这群‘慷慨解囊’的商人名单,登到了报纸上。

以感谢这群“爱国商户”们对保家卫国士兵们的支持。

用词之煽动人心,用词之慷概激昂。

让百姓们看完后纷纷举起大拇指夸赞,

“好好好!没有边疆士兵坚守城池,哪有我等如此安逸生活,确实少什么都不能少士兵们的吃用,这银子支持得好。”

“没想到商户也能有如此大义,以前是我狭隘了,果然不能一杆子打死一群人。”

“哎呀,这个周商人我知道,就是周氏布庄的老板,没想到他如此仁义,以后我买布就认准他家了……”

“这个齐老板我也知道……”

百姓们不懂那么多复杂的东西,但他们也知道边疆士兵的重要性,何况那些士兵,可都是从百姓之中征兵的,他们的儿子就在边疆受苦呢。

因此,朝廷在士兵们身上花银子,百姓们是一万个支持。

自然对于愿意慷慨解囊给边疆士兵送银子的商户,也就好感大增了。

一群听到百姓表扬的商人们:……

就,有点心虚!

那些银子原本是他们打算用来贿赂的……

不过,不管事情缘由是如何,总之结果是大家喜欢的就行。

一群商人从来都没有觉得花银子花得这么值过,心中对俞州也是好感大增,暗道这个俞大人可真是个做实事的清官啊。

哪里像他们以前遇见的官员,一大笔贿赂银子塞过去,都不一定能冒个泡出来!

百姓们在夸赞完这些慷慨解囊的商人后,自然就免不了对朝廷官员们捐赠物品的期待了,纷纷兴致勃勃讨论,

“哎呀,为了给边疆士兵筹集消暑供给,这些商人最少的都支持了好几千两,你们说那些官员会支持多少?”

“这个不好说哦,官员好像没有商户富裕吧?尤其是那些清官,听说两袖清风嘞。”

“哪有那么夸张,当官的要是真穷,谁还削尖脑袋的去考科举当官啊?那些个官老爷,十个有八个都是肥头大耳呢!”

“可不,嫁女儿娶媳妇,一个个聘礼嫁妆都是几十台,几百上千两银子拿不出来?”

“实在没银子的,写个字画出来也行啊,那些朝廷官员一个个都是大人物,他们的字画也都值钱得很……”

百姓们期待值无比高。

虽然好些官员都给自己营造出了清廉的形象,但百姓们又不蠢,这些当官的一个个住着高床软枕大宅子,再穷能穷哪里去?

没有价值几千几万两的珍宝,几百两的东西肯定有吧。

一群朝廷官员们听见这些议论:……

默默的转身回家,又重新在库房挑拣,更换了自己原本的捐赠物。

然后又在心中把俞州给痛骂了一顿,这个慷他人之慨的混账东西!

可谓是拉足了仇恨。

杨阁老和杜阁老心中也更加嘀咕,重新猜测俞州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就俞州现在身上的仇恨值,谁是他主子谁倒霉啊。

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

众筹拍卖会很快筹备完成开始了。

因为考虑到哥儿女子的购买力,再加上俞州还往拍卖物品中放了不少对哥儿女子有致命吸引力的物品,所以此次拍卖会,各官员和各商户们,都携带了家眷。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