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8章 初露锋芒11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5501 2024-01-12 17:32:17

听俞州说了那么多后世的事情,乔楠倒不是写不出一篇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闻稿子。

但是,他到底没有真正在现代生活过,写出来的点评之作,肯定不如俞州这种真正具有现代思想之人的语句犀利。

所以给刘钰之事写新闻稿的事情,还得俞州来做才更好。

媳妇有求,俞州从来就没拒绝过,何况他也挺同情这个时代的哥儿女子,特别是这里的哥儿,因为生育能力不如女子,地位比女子还要更低。

既然他有能力又来到了这里,就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好吧,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卿卿想他做的事情,他也舍不得拒绝。

沉心静气。

俞州没有思索太久,就开始动笔了。

主要是现代思想言语百花齐放,有很多现成的反驳观点,他也不需要是想太多,直接套用就行。

为了让普通百姓都能够轻易理解,这篇新闻稿子用的自然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方式,反正他们家自己会造纸,又有活字印刷,不怕纸张不够用。

但由于用的还是毛笔,写字速度比较慢,所以这篇新闻稿,俞州还是写了大半天。

待到落笔时,俞州手都酸了。

守在旁边的乔楠赶紧帮他揉按,有些心疼,“子琸,辛苦你了。”

“不辛苦,有夫郎陪着红袖添香,乃是人生一大美事矣。”

俞州一边享受着夫郎的温柔,一边笑着贫嘴。

乔楠心中温暖感动,不知该说什么,只能主动凑俞州脸上亲了亲。

这才道,“你说的铅笔钢笔,我早就找工匠拿图纸去研究了,等过些日子做出成品,以后书写应该就能轻松方便些了。”

钢笔铅笔写字多了固然也累,但到底比毛笔要好很多,主要是随身携带也方便。

俞州一个再厉害到底也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弄出来,精力和时间都不够,所以早在府城的时候,乔楠可不仅仅让厨子研究了现代的美食。

他还私下里花大价钱买了不少工匠手艺人回来养着,专门研究俞州提起的一些东西,有俞州的图纸做基础,工匠们研发速度非常惊人。

这些俞州都知道,就是没想到速度竟然这么快。

乔楠笑,“你提供的那些图纸都非常全面,工匠们只需要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我们现在是官员之家,我又给他们加大了赏银,工匠们速度能不快吗?”有势能够威慑,有银子能够诱惑,工匠们能够不卖力么?

最主要的是,这个时代工匠地位很低,能够找到一个重视自己又可靠的主子也不容易,反正被乔楠收拢的那群工匠们,对自己现在日子都满意得不行。

俞州想到这个时代科研者们的处境,不由同情提醒,

“卿卿,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强国,你一定要好好对待这些工匠们,日后景国的繁盛,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子琸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乔楠笑着保证,他知道俞州现代的家人有很多都是做科研的工匠,夫君对此同理心更重,他自是不会亏待的。

夫君其实想多了,古代虽说工匠地位低,但真正有用的大师还是很被人重视尊敬的。

不过这些就没必要多说了,他喜欢这样的夫君,永远都像最灿烂最温暖的那一抹阳光,叫身处在黑暗中的人着迷。

乔楠拿起刚刚完成的新闻稿,准备查看下有无用词犯忌讳之处,以免麻烦。

然后就发现,这篇稿子的撰写人落款,俞州写的他名字。

文章中还提出了“愿意向朝廷进献手中的《文字拼音学习之法》为刘钰求情”的态度……

前者乔楠可以理解,俞州如今在官场中,一言一行都需要注意,这种事情俞州直接出头不太好,他是个哥儿帮刘钰说话,就没那么多顾虑;

主要是后者。

乔楠皱眉道,“现在就把《拼音》进献出去吗?”

他和夫君原本说好,等过些时候夫君摸清楚了朝廷动向,再用进献拼音的功劳,离开翰林院进入六部之中的。

现在把这份功劳用到刘钰身上,他不是舍不得,就是觉得有点可惜,他们可以用其他办法帮刘钰,这份功劳重了些。

毕竟夫君脑子里的东西,是用一点少一点。

俞州看出他心中所想,笑着道,

“既然要下重药,就得放大招,朝廷那些酸腐为了维护所谓的从四德规矩,定然会拿刘钰当典型处置。”

“所以,咱们必须让这件事的性质改变,不仅仅是帮刘钰,也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最佳效果。”

“卿卿放心,我脑中还有不少东西,不缺这一个功劳当跳板离开翰林院。”

乔楠闻言无奈。

他伸手抱住俞州,将头靠到爱人肩膀上叹息,“子琸,我就是担心你,你在我心里的位置,越来越重了。”

“真的?”俞州难得听到乔楠的主动告白有些高兴。

乔楠在俞州脖颈处满是依恋蹭蹭,“夫君不信我?”

俞州立马表态,“怎么会?夫郎说什么我都信。”

“那子琸抱抱我。”

乔楠嘴角翘起弧度。

“好。”俞州立刻抬手,想用力抱住怀里的人,但又顾虑着乔楠的肚子,只能虚虚将人揽着,神情极为满足。

夫郎真是越来越会撒娇了。

……

新闻稿写好后,乔楠检查过没有犯忌讳的用词后,便立刻吩咐早已弄好的印刷房连夜赶印邸报。

然后,在刘钰事情爆发的第二天早上,京城中人出门时,就发现街上多了很多穿着相同衣服的半大小孩穿梭。

这些小孩子嘴里还喊着什么“卖报卖报,京城第一娱乐报,【从哥扮男装的刘家,浅谈生儿子的诀窍】……”

众人没听懂娱乐报啥意思,但生儿子诀窍几个字却听得明明白白。

古代哪有人不想生儿子的,听到这种话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旁边正在开门做生意的杂货铺老板,当即就跑出来着急叫住小孩,

“诶,小娃,小娃等等,你刚才说啥?啥生儿子的诀窍?”

这杂货铺老板姓张,叫张大河,今年已经快四十了,与家中妻子感情很不错,但无奈的是夫妻俩连着生了五个孩子都是哥儿姑娘,没有一个男孩,让夫妻俩很是失望。

他们夫妻也不是嫌弃姑娘哥儿,就是想要个男孩传香火,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觉得没男孩,就是绝户,要被人欺负和嫌弃的。

所以张大河反应才会如此激动。

旁边几个邻居铺子的老板虽不缺儿子,但也很好奇,也都纷纷跟着围上来,七嘴八舌询问,

“哎哟,生儿子这种事情还真有诀窍啊?”

“这么大大咧咧的喊出来,真的假的?”

“小娃,你这个娱乐邸报,到底是个啥……”

这些出来卖报的报童,原本都是街上的乞儿,一点都不怕生,对于这份让自己能够穿上暖和衣服,吃饱饭的工作更是慎重又认真。

见周围来了不少好奇的人后,报童这才露出练习过很多次的讨喜笑容,大声的讲解,

“我不是小娃,我是京城第一娱乐报社的报童。各位叔伯们好,今天是我们报社第一期邸报的发行日,邸报上面刊印的是京城各大趣事趣闻……”

“我不识字,给叔伯们讲也讲不明白,一份邸报五文钱,叔伯们若是好奇,买一份回去观看即可。”

说报纸古代人可能要蒙圈,但说邸报大家就能理解,因为这个时代是有朝廷邸报存在的。

而五文钱在京城就是两个肉包子的事儿。

围住报童的几个都是店铺老板不缺这点,实在好奇那所谓的生儿子诀窍,立马就讨钱买了一份。

他们还都识字,不用去找书生念,自己站在原地就看了起来。

然后……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文章是用白话文方式写的,还有标点符号断句,内容很好理解,是以第一视角写的。

首先,文章开头就先表明了身份。

【大家好,我是京城第一娱乐报的总编辑乔楠。报如其名,我们报社的邸报,主要刊登内容就是京城的趣事趣闻,给大家带来愉悦和快乐为主……近期,京城最备受关注的事情,便是国子监学子刘某,哥扮男装读书之事……】

然后,文章中简单总结了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方便大家理解。

当然,其中难免夹带私货,总结的时候把刘钰形容得比较正面和悲惨。

【针对这件事情,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刘某哥扮男装这点,而是从这件事中,我看到了“有教无类”四个字的悲哀,以及无知和愚昧……】

【都说教书育人,难道哥儿女子就不是人吗?不需要开智明理吗?再言,相夫教子,一个愚昧无知的妻子夫郎,又如何替丈夫教养儿女?】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读书学习面前,无论男女哥儿都应该受到相同的教育,哥儿女子去书院读书并不可耻,我们反而应该高兴。因为这是我们景朝走向繁盛的开端……】

对此,俞州写了一堆后世常见的大道理,高帽子上去,成功将刘钰事件的重点转移。

反正大部分人都成功被带偏了。

不少男子看到这里都纷纷点头,觉得有道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妻子,怎么帮他们教孩子?男人又不可能每天呆在后院,和孩子相处最多的还是母亲母父。

嗯……妻子夫郎有学问确实很有必要。

不过,这既然是一篇犀利的点评稿子,自然不可能通篇都是这种平和的讲道理。

所以很快,文章就开启了嘲讽输出模式。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我也很好奇,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然后我们报社的记者们就出门进行了一趟暗访,带回来的结果着实让我觉得开了眼界。】

【有人说“刘某哥扮男装在书院与一群男子同吃同住,实在伤风败俗”……对此,我只能说这位兄台可能学识有限,未曾有幸到书院一观,不知书院情况,读书太少确实不能怪你。】

【当年战乱岁月,我辈先祖为保家园,无论男女哥儿老少,皆是提刀上阵,众人同吃同住,毫不避讳。】

【这也是伤风败俗吗?不,这是保家卫国,这是英勇无双。】

【战时岁月哥儿女子可提刀上阵,太平年间哥儿女子可执笔教儿育女,这头顶的天,哥儿女子也顶了一半,这份功劳不能被忘记。】

看到这里的百姓不禁都沉默了。

接着往下。

【还有人说“刘某被廖某瞧见哥儿贞洁印记,没了清白真是该浸猪笼”……非常抱歉,写到这里,我实在有点想笑。】

【因为我不太明白清白这两个字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既然兄台说有贞洁印记,那又何谈不清白之说?是否相互矛盾?】

【如果这样就是不清白了,就应该浸猪笼,那么拥有无数姬妾的男子又算什么?又该怎么办?】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和疑问,各位要是觉得有什么问题意见,可以向我们报社投稿表达。】

【但是我得提前说一句,如果不能解答我以上的疑问,那么我个人不接受反驳,谢谢。】

看报的男子们:……

【好了,刘某哥扮男装读书的礼教争论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说说从这件事情引出来的“生儿子”问题。】

【刘某会哥扮男装,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刘夫人生不出儿子。可是,生不出儿子,真的是刘夫人之错吗?】

【不不不,今天,我就要在这里告诉全天下人一件事,那就是生不出儿子,真的真的真的不是哥儿女子之错,而是男子本身的血脉遗传问题。】

【看到这里的人先不要急着反驳,因为我是有证据的……】

接着,文章中便用苏家人强大的双胞胎遗传经历,给大家科普了一下性别遗传的问题。

毕竟不这样的话,给古代人说什么‘XY,XX’的基因,古代人又听不懂。

而用苏家的例子来证明,就非常清楚明白了,要知道苏家可就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西河村老家乡亲们对于生儿生女认知的。

另外,文章中还科普了一下滴血验亲的不靠谱常识,这种严重害人的错误认知,必须趁此机会广而宣之。

【所以,生儿生女真的全看男子运气,与其责怪别人,或者乱吃偏方,奉劝各位男子不如好好锻炼体魄,修养身体,如此才能拥有健康的子嗣。】

【不信的大可去打听验证,看看你身边身边的例子……】

【另外文章的最后,我想在这里向朝廷请求一件事,刘某哥扮男装进国子监读书,王法面前的确不可不罚,但我愿向朝廷进献曾获得的孤本《文字拼音》之书,以此功劳换取此案从轻处理。】

【我并非是身为哥儿便为此同情,我只是想问这天下的郎君们一句,圣人所言,有教无类可真否?】

一篇点评稿子到此结束,但邸报内容却还并没有结束。

在邸报的后面版面,还刊登了几篇刘钰在书院的策论和诗词所作,但凡有鉴赏能力的读书人,都能从中看到刘钰的才华。

*******

这期娱乐邸报展现在众人面前,自然是褒贬不一。

有比较固执迂腐的人,觉得这篇文章毫无辞藻可言,真是文笔庸俗,内容荒唐无稽。

当然也有比较理智的人,觉得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其中言语十分令人发醒。

短短半天时间,就在京城之中掀起了一阵强大的讨论。

读书人们的关注点自然在哥扮男装读书之事上,各大茶楼酒馆之中,处处都是激烈的争论。

“虽说哥扮男装去书院读书,确实有所不妥,但这邸报文章说得也没错,一个愚昧无知的妻子夫郎,如何替丈夫教养儿女?不管是不是哥儿女子,向往读书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错。”

“有教无类可真否?这话当真是问到我了,我竟无言回答……”

——这是理智赞同的。

“这什么娱乐报简直就是妖言惑众!哥儿女子扮做男装到书院读书,就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

“此等之人必须严惩,此等文章必须封掉,自古哥儿女子就是从四德,这规矩决不能坏……”

——这是迂腐不赞同的。

而相较于读书人在礼教方面争论得不可开交。

百姓们的对那些礼教争论就不感兴趣了,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滴血验亲是错误的”“生儿子是男人的问题”等等这些事情上。

这也很正常。

百姓们整天为了生计忙碌,家中的男人当牲口使唤,哥儿女子当男人用着,为了养家糊口,家里的哥儿女子们经常出门抛头露面。

所以,从四德的礼教,其实对底层百姓束缚没那么大,大家更在意吃饱穿暖四个字。

因此百姓们看完邸报后反应大多都是这样的……

“哎呀妈呀,这滴血验亲真是错的?什么人的血都能融一起啊?”

“是真的,之前那齐南伯府认亲之事,就传过这消息,我回家还试过呢,这人血和猪血鸭血都能融呢!”

“啥?生不出儿子是男人的问题?真的假的?不会吧,孩子又不是男人肚子生,咋能怪男人呢?”

“生不出儿子咋就不能怪男人呢?都说传宗接代,传的是男人种,你往那田地里面下麦种,它能长出稻子来?”

“这……好像有点道理。”

“这什么娱乐邸报上面不是说了,现在那齐南伯府苏家就是例子,他们家生双胞胎儿子的能力,到了第四代都还没变!”

“回头咱们上伯府苏家去瞧瞧,就知道这邸报说得是不是真的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

虽然男人们特别不想接受,家里婆娘生不出儿子是自己问题这个真相,但娱乐邸报上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例子证明,就让人很忐忑了。

最重要的是……夫郎娘子们,都特别愿意坐实这个结论。

此刻,京城之中但凡底气足点,性格强势些的夫郎娘子,都不允许自己相公反驳这件事。

敢反驳?今天揍完不给做饭吃!

这些哥儿女子的夫君:……

平民夫郎娘子们就是如此彪悍。

……

各家府宅后院之中的哥儿女子们,看完这篇娱乐报后,不少人也是心情激荡,情绪激动。

这些贵女公子们虽没有扮男装去书院,但一个个也都是在家中请夫子教导饱读诗书,有才情的大有人在。

在看过茶楼话剧《梁祝》后,众人心中便被刺激了一番,觉得那句我辈哥儿女子不输儿郎的话很有道理,对于自己有才情却无处可用,只能困于后院的现状非常不满。

还有平日里的各种礼教规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待看到乔楠一个哥儿为了帮刘钰说话,竟然不惜在邸报上发表如此犀利直白的嘲讽言论。

甚至为了帮刘钰求情,还想进献孤本书籍功劳去换,尽管大家不知道《文字拼音》是什么书,但不妨碍大家知道那肯定是好东西。

刘钰哥扮男装去书院固然有错,但错不至死,也非他一人之过,乃是世道所逼。

刘钰被人看到贞洁印记,也不是他的错,也并非丢失清白,真正应该被谴责的,应该是起了害人之心的廖文才。

乔楠真的只是在帮刘钰说话吗?

不,他明明实在替所有的哥儿女子发出内心的真实呐喊质问。

有性格烈的贵女公子更是心情激荡起身,拍桌吩咐,

“小桃,你替我去向张小姐、袁公子、许小姐……她们送个口信,明日我要去宫门口静坐,替刘钰求情,你问问她们去不去?”

“她们若是去,那就一起,她们若是不愿,那我便自己去!”

若是此次刘钰真的凄惨收场,日后她们遇到类似事情,是否也只有眼睁睁等待绝望呢?

刘钰不能死,也不能以丢失清白之名被送家庙。

她们不是在帮刘钰,而是在帮未来的自己。

不少聪明又性子烈的贵女公子看透其中玄机,几乎都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而那些不太聪明的贵女公子,见其他人都干了,心中激荡下也难免被煽动。

于是第二日。

京城中性格比较烈性的贵女贵公子们,哪怕只有几十个人,也朝着皇宫门口走出了浩浩荡荡的气势。

而剩下胆子小的贵女贵公子们,虽然没勇气参与,但也偷偷摸摸换了衣服,带着丫鬟婆子跟在围观人群中。

听见有迂腐之人辱骂,“竟为刘钰那等哥儿求情,真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

人群中的贵女贵公子闻言后,就瞧瞧这人自己是否认识,穿着打扮是否富贵之家,自己惹不惹得起。

惹不起的就算了,要是惹得起的……

那就立刻生气地吩咐身边壮实婆子,“把他嘴给我打肿了。”

辱骂之人:……!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