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2章 认祖归宗14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5259 2024-01-12 17:32:17

真正损坏书籍栽赃陷害的,竟然是杜宣博!

这是除了丁课室学子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包括孔祭酒等夫子。

因为杜宣博在国子监中,就是那种成绩优秀、人品优秀,人缘优秀,反正哪儿哪儿都好的人。

反观杜宣康,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正常人肯定都更相信前者说的话,毕竟总是惹是生非的人,哪里来的信誉可言?

刚才事情未明了时,孔祭酒心中也是更偏向杜宣博的说辞,只是证据不够,作为国子监的负责人,他不能依靠自己想法断案。

结果没想到真相竟是如此……

孔祭酒满是失望看向杜宣博道,“杜宣博,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还有什么说的,继续辩解下去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杜宣博紧紧握起拳头,双眼猩红的露出讽刺之色,

“没错,真正栽赃陷害的人就是我,是我卑鄙小人行径,可杜宣康,若不是你无耻横刀夺爱,你娘为母不慈,我岂会想出这种下流主意对付你?”

“我与表妹青梅竹马长大,情投意合,祖母已经答应择日便给我和表妹定亲,可你这个无耻纨绔,竟然轻薄坏表妹清白,逼得表妹只能嫁给你!我是你大哥,你竟如此对我,我恨你!”

“还有你娘,区区庶女为了攀龙附凤,谋害嫡姐嫁给姐夫,当上继室后更为母不慈,害死我妹妹,终日打压我……”

“杜宣康,你们母子不仁,何怪我不义?像你这种只会浪费夫子心血的纨绔子弟,又凭什么呆在国子监读书?你的名额本该是我弟弟的!”

杜宣博几乎是嘶吼着控诉,仿若声声泣血。

刚刚因为得知真相,对杜宣博利用大家信任算计人有些生气的甲课室学子们,顿时怒意烟消云散,只剩下了满满同情。

杜家的事情他们都有所耳闻。

杜阁老的继妻和原配,本是出自一家的亲姐妹,只不过原配是嫡姐,继妻是庶妹,原配当年病弱去世,两家为了继续巩固联姻关系,后者便将家中庶女又嫁了过来。

只是后来听说,当年原配生病去世,其实都是继妻庶妹害的,原因则是继妻庶妹喜欢上姐夫,又想攀龙附凤,所以才歹毒迫害。

而这个传言,在杜宣康的母亲小冯氏嫁进杜家后,原配生的女儿因奶娘照顾不当风寒而死,两个原配儿子多灾多难……似乎验证了。尽管没有确切证据,但杜阁老继妻的恶毒之名,也在京城传开了,并且被大家深信不疑。

没办法,因为这种庶妹谋害嫡姐,继妻谋害原配子的事情,在贵圈之中例子实在太多了……

此刻杜宣博这样控诉,大家都比较相信。

哪怕他算计陷害人之事做得不对,却也让人同情多过鄙视。

这可把杜宣康再次气到了。

“你放屁!胡说八道!杜宣博你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栽赃陷害不成,还颠倒是非了你!”

“明明就是你们欺负我娘,还给我娘扣个恶毒的名声,你们真不要脸。”

“我没读书天赋又咋了?没读书天赋我就不能来国子监了?杜家两个国子监名额,我凭啥不能占一个?”

“难不成两个名额都给你们兄弟,那才是公平?那你咋不把你自己的名额,让给你弟呢?”

“还有杜宣博我告诉你,我才不想娶你表妹,当初明明就是你表妹算计我,害我不得不和她定亲,我才冤枉好不好!那么个丑八怪,哪里配得上俊美无双的我!”

杜宣康气得跳脚控诉,听着也非常真情实意。

但……现场除了丁课室学子,没人信。

不管杜家的国子监读书名额怎么分配,反正杜家表妹算计嫁给杜宣康这话,简直太荒谬了。

人家杜宣博年轻有为,还深受杜阁老喜欢,妥妥的家族继承人前途光明。

那小表妹脑子进水了,才会放弃这样青年才俊,选择杜宣康这么个纨绔!

眼看杜家兄弟红着眼睛,又要打起来的模样。

孔祭酒揉揉太阳穴呵斥,“好了,既然如今真相大白,杜宣博想办法将损坏的书籍修复赔上,罚你回家反省半月,写一篇检文,回来后再打扫藏书楼半年,以作惩罚。”

“杜宣康你也别得理不饶人,既此事与你无关,那就散了。”

这个处罚其实是有些偏向杜宣博的,如果今天真凶换成杜宣康,杜宣康绝对会被赶出国子监。

但杜宣博是国子监的优秀学子,还有杜阁老的压力在,孔祭酒要给杜阁老面子,哪能把人赶出国子监。

所以,也就只能委屈杜宣康了。

杜宣康和丁课室学子们都很不服气,可也知道现实如此,杜宣康能够洗脱罪名就很不错了,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种不公平的结果。

好在杜宣博被打折了一条腿,总归也没太亏!

众人安慰地想。……

等甲课室的学子们抬着杜宣博离开后。

丁课室的学子们这才有功夫将注意力放到俞州和乔楠身上。

杜宣康过来感谢道,“多谢了啊六驸马,今天要不是你,我可就遭罪了!从今以后,你就是我兄弟!六驸马你应该比我大吧?那你就是我老哥。”

“对了老哥,听说你要来我们国子监任教,这敢情好,你任教哪个课室来着?弟弟我赶明儿就带人,先去给你压压那群崽子的威风,省得那群眼睛长在头顶的家伙不服你管!”

不愧是被丁课室学子奉为四当家的大哥级人物,这浓浓的土匪腔真是扑面而来。

丁课室众学子也跟着齐齐点头,兴致勃勃地叽叽喳喳,

“六驸马,你就是六驸马俞州吗?”

“诶唷,老哥你长得真俊朗,我爹整天在家里骂你豺狼虎豹,搞得我还以为你是个五大三粗的洪水猛兽呢!”

“对对对,我爹还说六驸马奸诈狡猾,真是不知所谓,老哥你这明明是聪明绝顶,见义勇为嘛。”

“六驸马,你是我们四当家的兄弟,那你以后就是我们五当家了!”

“五当家,五当家……”

刚才俞州挺身而出解围的笼络非常有效,丁课室的学子们热情之极。

就是这些人说话有点坑爹,两三句话就把自家老爹在私下里的抱怨,给卖了底朝天,绝对的坑爹儿子没得跑。

也难怪各家勋贵死活都要把这些子孙,给送到国子监来关着,这要是放外面散养,怕不是天天给这些倒霉儿子收拾烂摊子?

但俞州却是对这些纨绔的表现满意得不行。

俞州朝众人温和笑笑摇头,“你们想跟我拜把子,让我当你们的五当家,这恐怕不太行。”

众人顿时失望,

“为啥?六驸马,难道你也瞧不起我们?我们确实都不是读书的料,可我们讲义气啊,跟我们做兄弟,你不亏!”

“就是,读书厉害有啥了不起,考上功名有啥了不起,咱们凭本事投胎,凭本事纨绔,干啥瞧我们不起?”

一群人义正严词,把他们啃老纨绔的事情说得无比清新脱俗。

还有人委屈表示,“我蠢又不是我的错,那是我爹娘没给我个好脑子!”

俞州:……

乔楠:……

这群坑爹孩子。

都是智商正常还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人,但凡稍微努力点,都不至于混成这种万人嫌的地步好不好。

懒就是懒,找什么理由,这可真是一群好大儿。

幸亏这群家伙碰到他们,不然这辈子真完蛋。

俞州笑容保持亲切和蔼,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后,这才解释,

“各位兄弟义薄云天,为兄弟两肋插刀,能与各位拜把子实属荣幸,但遗憾的是,从今以后,你们就是俞某的学生了。”

丁课室学子:……

恩人兄弟变老师,以后上课还能不能愉快的偷懒睡觉了。

丁课室学子非常激动,顿时又开始七嘴八舌,

“什么,六驸马,你要任教我们课室?”

“千万别!六驸马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甲乙课室的优秀学子,才能配得上你,教我们你太吃亏了!”

“对,六驸马,是不是有人针对你,竟然给你们安排我们课室,这不是坑你么!真是太过分了。”

“六驸马,他们肯定是看你老实欺负你,孔祭酒,孔祭酒你在哪儿?快出来,咱们说道说道,说好国子监风清气正的呢,你竟公然搞排挤……”

国子监的夫子们,在教导学生上是有任务考核的,规定了每届科举考试,每个课室要出现多少个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如果完不成目标,就升不了官,还要扣俸禄,扣腊赐(古代年终奖),扣冰炭孝敬……等等东西。

被分配到丁课室的夫子,通常情况下都放弃了升官的念头,至于其他待遇被扣,学子们会帮忙补偿损失,夫子们也就佛系了。

因此,这些学子才能无拘无束的在丁课室撒欢。

可俞州肯定和那些放弃治疗的夫子不同,听说俞州是个很有事业心的人,这要是接手他们,指不定得怎么逼他们学习做政绩呢!

俞州不仅是他们的恩人,还背景超大,到时候他们不听话都不行。

惨,这样的未来真是太惨绝人寰了。

丁课室学子简直无法接受俞州当他们夫子的现实,刚刚还对俞州热情的样子,立马换成了看到瘟神的表情。

但大家哀怨也没用,事情已成定局不可能再改变的。

俞州笑眯眯看着众人继续道,

“各位同学,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夫子了,请同学们多多指教。大家放心,夫子知道你们在四书五经上没什么天赋,所以我任教丁课室后,你们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都将产生变动。”

“从今天开始,丁课室不再叫丁课室,而是【大景少年班】。”

“你们也不用再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到底学什么,等夫子我正式任课时,你们就知道了。”

“五日后我将会给你们上第一课:班级集训。为期1个月,上课地点就在京郊的皇庄之中,这几天大家好好收拾行装,跟父母道别,五日后在国子监集合出发。”

“好了,今天给你们放假,大家回家好好休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还有想逛花楼的,都赶紧享受,五日后,咱们开启人生新篇章。”

说完。

俞州便背着手走出人群,和等在人群外的乔楠离开,只剩下满脸懵逼茫然的众人。

刚才六驸马说啥?让他们该吃吃,该喝喝,赶紧去逛花楼?

丁课室学子们:还有这种好事?!

孔祭酒等夫子:国子监的名声……没了。

*********

乔楠和俞州从国子监出来后,并没有急着回宫,而是让马车驶去了乔家,准备探望下乔父乔母再回宫。

他们以后是注定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陪在两老身边,今后除了物质上的孝敬,也就只能趁着这种出宫机会,短暂陪两老说说话孝顺了。

探望过乔父乔母,又和钱保保等人叙旧后,直到日落西山两人才回宫。

晚上,丹阳宫。

把伺候的宫女太监挥退后。

俞州一边自己脱衣服上榻,一边询问,“卿卿,这杜家后院的事情,你具体知道多少?”

从刚才杜家两兄弟的模样,看得出来杜阁老的后院似乎并不太和谐,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机会。

杜阁老是三皇子派系的领军人物,如果能让杜阁老重创,三皇子派系自然就会阵脚大乱。

乔楠明白俞州的意思,想了想才组织语言道,

“杜阁老是个极为狡猾之徒,当初(前世)他会被杨阁老斗败,纯粹是杨阁老抓住我的身份利用,这才让杜阁老跌了大跟头。”

“外界都说小冯氏(杜宣康母亲)心思歹毒,因暗恋姐夫谋害嫡姐,成功上位继室后,还谋害原配子女,实乃毒妇楷模……”

“但实际上,不过都是杜老夫人为了打压儿媳,在杜阁老的默许下,故意放出来的流言而已。”

“小冯氏母子在杜家的处境并不好,她不得杜阁老喜欢,冯家那边自然对这个庶女也就不重视了,一心一意支持杜宣博继承家业。”

“若非小冯氏在经商一道上有些手段,能够帮杜家打理产业增收,以杜宣康的无用表现,别说拿到国子监的读书名额,恐怕早就也‘意外病死’了……”

毕竟杜阁老不缺儿子,家里除了三个嫡子外,庶子还有一大堆,夭折几个根本不心疼。

俞州沉吟,“看那杜宣康的脾气,小冯氏能够把她儿子宠成这幅模样,应当不是个软弱的,她就没想过反抗?”

乔楠闻言就知道俞州属于现代人的习惯想法又出来了。

现代风气开放,世道对女子要宽容很多,女子不靠男人不靠娘家,只要自己愿意努力,照样可以在社会立足。

所以,现代女子被欺负了,大多数人第一想法就是反抗压迫。

但古代女人就不同了,她们已经习惯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辈子都依靠别人而活,世道也不允许她们独立。

若非走到绝境,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到死。

就算走到绝境,性格软弱些的,恐怕直接被欺负死都生不出反抗念头,只会哀怨自己命苦。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像乔旭、像当初府城的齐素娘都是特例。

乔楠简单将这些提醒了下俞州才道,

“不过,小冯氏能够在夫家娘家都不帮她的情况下,将她们母子的日子过起来,还给她儿子捞到国子监的读书名额,说明对方并不是完全逆来顺受之人。”

“小冯氏在杜家忍气吞声,连被扣上恶毒继室的头衔都没反驳,有很大部分原因,还是杜宣康不争气,没有读书天赋,无法科举出仕自己挣前途。”

“为了自己将来百年后,儿子还能继续靠着杜家衣食无忧,小冯氏现在自然不敢和夫家的关系闹僵……”

说到底,还是慈母之心顾虑。

俞州摸摸下巴,“那要是杜宣康自己立得起来,卿卿你说,这小冯氏会怎样?”

“当然是奋起宅斗,把杜家抢过去让她儿子继承。”乔楠毫不犹豫道。

为自己儿子争夺家产是这个时代所有当家主母绝对都会做的事情。

尤其是小冯氏这种,碰上夫家不仁,娘家不义,一辈子指望全在儿女身上的女人。

乔楠笑道,“倘若子琸真能将丁课室那群纨绔子掰回来,对付杜阁老之事,可就真是兵不血刃了。”

“原本我还挺有信心的,现在……就试试吧,这群崽子连爹妈都坑。”

俞州无奈道。

国子监丁课室那群学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一个个哪里是纨绔子,分明就是孙猴子。

俞州拍拍乔楠背,“不说那群倒霉孩子了,时辰不早,睡吧。”

“嗯,这些学子确实有点超出预料,反正你试试就是,不行就算了,我从朝中下手也不差。”

乔楠点头,说着便在俞州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蹭蹭,眼中满是笑意,“子琸,抱着我睡,我喜欢……”

“好。”

俞州露出笑容,拢了拢怀里的爱人,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下定决心一定完成任务。

他的卿卿,就应该轻轻松松享受最好的东西才是。

……

这晚。

乔楠和俞州倒是睡得舒坦。

国子监丁课室这群学子家里,得知俞州竟然成了他们儿子的夫子,以后还不教他们儿子四书五经考科举,可就闹翻天了。

“荒唐!无耻!狡诈!这该死的俞州,他这是要断我们子孙后代的前程啊,真是太可恶了,如此光明正大使坏,真当有陛下撑腰,咱们就拿他没办法是不是!”

“老夫就知道,老夫就知道这瘪犊子离开了朝堂也不安分,竟然把主意打到我儿子身上,真是混账玩意儿……”

一群勋贵们气愤不已,在家中激动大骂。

丁课室的学子们:看老爹这说得,好像他们天天学四书五经就能考上状元,有好前程似的。

丁课室学子们好不容易才有机会摆脱四书五经的折磨,即便不知道俞州口中的“少年班”班级集训,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被迫学什么。

但只要别再听那些之乎者也他们就满足!

反正这世上肯定不会再有比四书五经更让他们脑壳痛的书就是了。

所以。

为了躲避学习的纨绔子弟们,面对勋贵爹娘的怒火,自然是据理力争反抗,坚决维护俞州的夫子地位。

在一群倒霉玩意儿表示:爹娘你们要是不让俞州给我当夫子,我就不去国子监读书了,我就要开始闯祸了,到时候惹个灭九族的祸出来,你们可别怪我巴拉巴拉……

的威胁下。

一群勋贵顿时火气全消,化作惊恐害怕。

然后,就迅速让下人给自家倒霉儿子准备行李,仿佛送瘟神的模样,急不可耐期待五天赶紧过去。

行行行,既然俞州那么想当他们倒霉儿子的夫子,那就让俞州当吧,不教四书五经就不教,反正其实他们儿子以前在国子监也是混日子。

所以,他们激动生气个啥?

毁什么子孙前程,他们倒霉儿子有那玩意儿?

当然,众勋贵们对于俞州费那么大力气跑去国子监,最后竟然就是为了给他们家的纨绔子弟当夫子这个举动,还是有怀疑嘀咕的。

鉴于各种前车之鉴,他们绝不相信俞州这就是无聊好玩之举,俞州这个狗疯子,肯定在憋坏。

但众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不能阻止自家儿子非要给俞州当学生,勋贵们就只能多安排几个细作,混在给儿子的书童小厮之中,暗中查探情况。

顺便叮嘱自己儿子注意情况,好好把俞州教了他们什么,又干了什么,通通记牢回家的时候禀报。

一群纨绔子弟答应得很爽快。

就是难免默契的都把手伸出来,亲父子明算账,“老爹,银票!万两打底,上不封顶。”

打探消息很累的,不能白干活不是。

勋贵们:……

一群讨债玩意儿。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