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9章 初露锋芒12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5362 2024-01-12 17:32:17

乔楠发行的娱乐报,不仅在京城百姓中掀起了巨大的风浪,影响力甚至扩散到了朝堂中。

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当然是邸报中那句进献《文字拼音》孤本书籍的话,以及几十个烈性贵女贵公子跑到宫门口静坐,也想为刘钰求情的态度。

这两件事情把刘钰之事彻底推向了高峰,外面所有百姓都看着,此事朝廷若处理不好,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朝堂上。

朝中思想比较开放的大臣认为,

“陛下,臣认为刘钰哥扮男装进入国子监读书,虽有大罪,但罪不至死,既然有人愿意用功劳为其求情,还有无数贵女公子们替身而出表态,朝廷不如酌情考虑,网开一面,为了一个小哥儿导致百姓寒心,着实不妥……”

说实话,对这个时代大多数男人而言,真没多少把一个姑娘哥儿的生死看在眼中,若能用刘钰换取一份巨大利益,那是再好不过的。

虽说他们还不知道《文字拼音》是本什么书,但既然乔楠敢那样在邸报上说,便证明此书价值巨大。

而朝中思想比较迂腐的大臣则生气觉得,

“刘钰哥扮男装进国子监简直荒唐之极,他在家中冒充嫡子那是刘家的家事,但他明知自己哥儿身份还去国子监,这就是伤风败俗,玷污书院清静之地!”

“如此不知廉耻,将三从四德抛到脑后,一定要将其当成典型处理,以正纲常,否则将来那些哥儿女子个个如此照学,岂不天下大乱?”

二皇子在听说那《京城第一娱乐报》是俞州乔楠的后,更是抓住机会落井下石,早早的给自己势力臣子递了消息。

因此,二皇子所属势力紧跟着站出来谏言,

“陛下,刘钰不能放过,这《京城……”

“臣听闻这邸报东家乃翰林院修撰俞州之夫郎,俞修撰身为朝廷命官,竟不知管教夫郎,让夫郎闯出如此滔天大祸,请陛下严惩以正朝风……”

一群意见不同的朝臣们纷纷谏言,在朝堂中争得好不热闹。

文德帝没什么表情坐在龙椅上,等一群人吵得差不多了,这才慢悠悠开口,

“诸位爱卿觉得‘有教无类’此话何解?”

话落。

殿中便陷入一阵安静,众大臣面面相觑,有点拿不准文德帝到底在想什么,毕竟这些年文德帝就很是不按常理出牌,近些日子更甚。

见没人站出来回答,文德帝便直接点了一个人道,“礼部尚书,既然太学之事归礼部管,那便你来说。”

被点名的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是个中立之人,他做事情就是那种没什么野心,归他管的事情他认认真真办好,不关他的事情他就高高挂起。

刘钰哥扮男装去国子监读书,那就是国子监祭酒和刘侍郎这个当爹的事情,他没打算瞎掺和,一心只想站在旁边当透明人。

没想到竟然就被点名了!可真是天降横祸。

礼部尚书心中郁闷,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中庸的回答,

“回陛下,有教无类四字,原出自《论语·卫灵公》,意为教书育人应当不分高低贵贱,门第出身,一视同仁。”

文德帝点头,又问,“那可有哪本圣言之语说过哥儿女子不可进书院读书?可有哪条律法如此规定?”

礼部尚书:确实没有,但哥儿女子不能去书院读书是公认的规矩。

不过,文德帝话都问到这里,要是朝中大臣还不看不出皇帝的立场,就真是白混了。

礼部尚书自然还是中庸道,“回陛下,恕臣才疏学浅,臣至今还尚未在书中见过此语,朝廷律法也未对此规定。”

果不其然,文德帝闻言便接道,

“既然圣人并没有说过哥儿女子不能进书院读书,朝廷律法也并未规定,刘钰此举有何欺君之嫌?”

欺君这个罪名到底是大还是小,其实全看皇帝计不计较而已。

皇帝计较那就是灭族流放大罪,皇帝不计较那也是毛毛雨,而很显然,文德帝现在似乎并不计较刘钰犯的事。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明白文德帝为什么要护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哥儿,心里琢磨陛下是不是又想趁此搞什么事情了?

因为文德帝最近动作确实有点多。

二三皇子的势力顿时屏住呼吸不说了,暗暗戒备起来。

但那几个揪着规矩不放的迂腐老臣不怕这事情能针对到他们什么,还在那里继续叫嚣,

“陛下,此事不是哥儿女子能不能进书院读书的问题,而是此举实在有违三从四德!”

“那刘钰一个哥儿竟然和那些多书院学子同吃同住,还被人看光了身子,闹得沸沸扬扬,简直水性杨花,不知廉耻。”

“如此荒唐之事朝廷不做出表率惩罚,日后其他哥儿女子有样学样,传出去我景朝在他国面前还有何脸面?”

几个迂腐老臣非常激动。

文德帝神色淡淡看着他们,但说出来的话却无比刺激,

“有违三从四德?照你们这话来说,朕景朝的朝纲秩序,是靠三从四德来治理的?朕景朝的脸面,是靠天下哥儿女子来维护的?”

“是同吃同住,又非同吃同睡,周老陈老这把年纪了,都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之辈,怎得理解不懂。”

“如《京城第一娱乐报》所言,当年太宗等英杰征战天下之时,为了我朝基业,天下哥儿女子皆是勇敢提刀上阵,与军营士兵照样同吃同住,不分席别,这才有了现在的景朝江山。”

“你们说刘钰去书院与一群学子同吃同住是伤风败俗,这是在质疑当年太宗让哥儿女子一同上战场为我景朝江山出力之策,有所不妥吗?”

太宗乃开国给百姓带来安稳太平之帝,受百姓敬仰,谁敢置喙不妥。

几个迂腐大臣当即被这顶高帽子吓得跪倒地上高呼,“臣等不敢。”

文德帝却并未就此放过,继续道,

“这里是朝堂,说的是国家大事,你们在朝堂上跟朕扯三从四德,朕十分怀疑你们平日到底都是怎么办事的,简直主次不分!”

“刘钰此举涉及的是教书育人,是天下百姓读书明智之事,你们跟朕说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从四德?”

“外面那些哥儿女子是个什么态度,你们眼瞎吗?这天下百姓有一半都是哥儿女子,难道这民怨只有男子生得,哥儿女子生不得?”

说到这里。

文德帝看向刚才说还要严惩乔楠的那个二皇子势力官员冷笑道,

“你说那叫乔楠的哥儿妖言惑众,恐有乱国之嫌,朕看你才是想惑乱朕的江山!”

那官员当即脸白腿软跪下,“陛下,臣惶恐。”

“惶恐?朕倒是看不出来你有哪里惶恐,现在所有百姓目光都聚集在《京城第一娱乐报》上,你让朕直接把人抓了,是想让朕向天下百姓表达什么?”

“表达朕是个半点意见都听不进的残暴昏君,让天下百姓反了朕吗!”

这顶帽子可比置喙先皇更重。

那官员吓得整个人都趴到地上去了,连连磕头求饶,“臣不敢,臣不敢……”

众臣都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此事上发如此大火,一时间心思百转,都低着脑袋,暗暗琢磨文德帝的用意。

二三皇子势力领头的杨阁老和杜阁老,相互交换眼神后,难得一起主动站了出来。

杨阁老道,“不知陛下对此事有何解决之法?”

杜阁老道,“哥扮男装进入国子监读书,此举若处理不妥,恐有学子生事。”

两人跟文德帝作对作惯了,虽不明白文德帝偏袒刘钰的深意,但不妨碍只要不让对方达成目的,肯定就对他们有利。

文德帝看着两人站出来眼神暗了暗。

不过并没有急着跟两人争论,而是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把俞爱卿的奏折和《文字拼音》给各位大臣传看。”

再次听到《文字拼音》这个书名,众位大臣好奇不已。

暗暗猜测陛下这般态度,莫不是这本书乃什么绝世之宝?才让陛下如此重视,不惜在朝堂上大怒,也要袒护刘钰。

然后很快,待俞州对于拼音的解释,以及其巨大作用的阐述奏折在众人手中传阅完后,众人顿时就恍然大悟了。

文德帝爱名如子,一心想要强盛自己的江山,而人才是强盛根本,《拼音》在帮助孩童学习上作用巨大,陛下怎能不重视?

难怪陛下会袒护刘钰了,这功劳确实不小!

就连那几个迂腐老臣,都一时再也说不出什么话了。

虽说他们固执维护规矩,但也不敢为了维护所谓的三从四德,就跟朝堂利益作对。

谁知道这所谓的《文字拼音》竟然是这么重要的东西,他们还以为就是个稍微稀罕些的孤本书籍呢……

争到此处,没有大臣敢再触霉头了。

二皇子势力想打压俞州失败,心有不甘,杨阁老站出来,

“刘钰之事可酌情考虑,但《京城第一娱乐报》确实有煽动百姓之嫌,邸报这等东西怎能由民间私自发行?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杜阁老跟俞州没仇,这个时候便没有说话了。

俞州在朝中就是个连朝会都资格上的七品小官,也便没有大臣为其说话,反正俞家死活不关大家事。

毕竟没人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俞家,除了能够研究出粮食增产之法和这本《拼音》书籍外,手中还有更多惊人的好东西。

现在为其得罪杨阁老实在不值得,相信陛下也不会为此和杨阁老费力周旋的,包括杨阁老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谁知。

文德帝却开口,

“邸报由民间发行确实不太合适,但这等不过娱乐百姓的小东西罢了,若是随便封禁,恐也引起百姓的怨言,严惩小题大做了。”

“俞修撰这夫郎很有想法,小小哥儿竟然也还记得先皇当年开国的苦难,真是难得,还愿拿家中至宝为人请命,更是心地善良,实乃忠君仁善。”

“如此哥儿惩罚,岂不是显得朕过于小气?既然百姓们喜欢看这般欢乐愉快的邸报,那便继续办下去。”

“翰林学士,日后《京城第一娱乐报》的内容发出去前,审查事宜就交给你们翰林院了,由俞编撰协助。”

不仅没有惩罚,还奖赏了,过了朝廷的手,这什么娱乐报日后写出来的东西就更具有权威性了。

杨阁老顿时脸色难看,陛下这是故意和他作对呢!

翰林学士闻言后,却是立刻笑眯眯拱手,“是陛下。”

翰林院就是个混资历的清贵衙门,没有油水,也没什么权利,翰林大学士巴不得皇帝多安排点活儿给自己做。

因为在朝廷之中清闲度日可不是好事,有事做才代表权利和地位。

吩咐完这话后,文德帝又继续道,

“杜阁老,老三在府城求学应该也学得差不多了,许久不见老三,朕甚是想念,这便接他回来吧,此事由你去办。”

杨阁老脸色再次一变。

杜阁老却是大喜,“是陛下,臣一定尽快迎三殿下回朝。”

文德帝淡淡点头,从头到尾都没有去看杨阁老脸色。

他最近对老二下了不少手,老二势力积攒了不少怨气,是该让老三回来给老二当出气筒,鹬蚌打架了。

*******

朝堂之上皇帝和众臣商议决定后,圣旨很快就送了出来。

刘钰被免去了欺君之罪,只是取消了国子监学子的身份。

朝廷对于他的清白之事不好明着过问,但却下旨斥责了廖尚书教子无方,且以袭击国子监学子为由,“赏”了廖文才二十大板子。

间接的帮刘钰在丢失清白方面撑了腰,此事过后不管刘钰的亲事是否顺利,表面上刘家肯定是不敢让刘钰病逝,或者去家庙了此残生了。

如此结果出来。

在皇宫门口静坐帮忙求情的贵女公子们高兴激动不已,在这一瞬间,她们突然感觉自己身上有什么束缚消失了般。

她们突然觉得自己很厉害,觉得好像只要自己有勇气,只要自己愿意去做,就能做到任何不可能的事情。

而刘府。

刘夫人和刘妹妹更是狂喜,当场抱住自己儿子/哥哥就喜极而泣。

刘钰更是呆呆楞在原地,他没想到外面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帮自己说话,会有人拿功劳帮他求情,会有贵女公子们帮他去宫门口静坐。

他们明明什么关系都没有,大家却愿意这般帮助他。

这不仅仅是大家的好心,还证明他想去书院读书没有错,他没有错。

刘钰不禁红了眼眶。

从小哥扮男装,他一直都很不甘心,不明白为什么他一点都不比身边那些男子差,功课也不比书院其他学子差,为什么就因为他是哥儿,不扮男装就得老老实实呆在后院嫁入?

三母子喜极而泣。

刘侍郎虽也高兴松了口气,但看自己的正妻嫡女嫡哥还是没好脸色,刘钰是逃过一劫,但刘钰带给刘家的丑名却还在。

他是怎么都不会绕过这三个给自己招惹麻烦的妻儿的!

所以等宣旨太监一走,刘侍郎就把休书丢给了刘夫人,

“你这个贱妇竟敢用哥儿冒充我的弟子,如此胆大不贤,我刘家留你不得,这是休书,你赶紧收拾东西给我滚。”

刘夫人早料到自己结局,拿着休书也不意外,当即也擦干眼泪,狠狠瞪着刘侍郎道,

“那《京城第一娱乐报》上都说了,生不出儿子是你的问题,根本不是我的错,你要休我可以,钰儿和珊儿我要带走。”

“不行!那是我刘家的血脉,怎能让你一个弃妇带走?”

刘侍郎闻言恼怒拒绝,他不喜欢姑娘哥儿,但家中的姑娘哥儿可以帮他联姻,他才舍不得放走。

哪怕刘钰已经名声尽毁,但好模样摆着,送去当妾还是不成问题。

何况让儿女跟着被休掉的妻子走,实在太丢人了,他又不是前齐南伯那个脑子不好使的窝囊废。

刘夫人咬牙,想说什么。

刘钰将他娘拦住走出来,目光冰冷盯着自己父亲道,

“你若不让我和妹妹跟娘走,哪天我给刘家招来了灭族大祸,你可别怪我,反正我如今这般,不信你试试。”

刘钰现在恢复哥儿身份,没了清白,名声尽毁,前路毫无指望走到绝路,还真不一定能做出什么同归于尽的事情。

刘侍郎没办法,最终只能气愤的答应,把人一起赶出家门。

刘夫人带着儿女回了娘家。

她娘家虽有些恼火,嫂子弟妹都很不待见,但好在她爹娘和兄弟对她还有些感情,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将母子三人收留了下来。—

听到刘夫人被休,母子三人被赶出刘家,京城中男人们除了少数,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正常的,没什么想法。

毕竟刘夫人用哥儿冒充嫡子,在这个时代看来的确是大错,的确很不贤惠。

只有同样身为女人哥儿的人,才会对此同情唏嘘,感同身受。

难受母子三人即便逃过一劫,将来日子定然也不会好过,世道如此,终究还是让人意难平。

不过能够保住命已经不错了,这个结果还是值得高兴的。

就在众人以为,刘钰的事就到此结束时。

在文德帝圣旨下来的第二天,廖家和肃王府竟然同时向刘钰提亲了。

廖家不用说,新郎是廖文才,此次提亲目的肯定是廖文才想把人娶回去,以丈夫名义好好折磨泄愤。

反正以廖文才的名声也娶不到什么好姑娘哥儿,他能想出这种报仇的馊主意,也并不奇怪。

就是肃王府竟然也去提亲,还是给自己的嫡长孙,就真的很令人惊讶了!

因为肃王府可是有实权的皇亲国戚啊,深得陛下信任,是帮陛下掌管兵权的心腹之一。

可想而知肃王府的嫡长孙是个什么分量,京城的顶尖权贵之一。

刘夫人都被这消息给吓到了,搞不懂自己哥儿都名声尽毁了,怎么还能有如此好人家来提亲,简直就像在做梦。

最后还是刘钰红着脸在她耳边低声解释

“娘,肃王府的嫡长孙,是,是我在国子监的同窗好友。”

刘夫人:……

感情她儿子还真在给她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梁祝》,给她找了个“李山伯”。

虽然有些不敢相信,但媒婆都到府上了,旁边还有个虎视耽耽等着报仇的廖家。

最后,刘夫人自然毫不犹豫答应了肃王府的提亲。

廖家的媒婆只能灰溜溜离开,把这消息带回去,让想报仇的廖文才在家里气地狠狠砸了一通东西发泄。

……

乔楠听到刘钰竟然被肃王府提亲了,也是很为其高兴。

他能帮刘钰免除死罪,但却帮不了刘钰以后的人生,这个时代名声有损的哥儿有多么难活,看看身边那些例子就知道了。

他不知道刘钰能否承受下来,若是不能就真的太可惜了。

乔楠原本还打算给对方写封信鼓励一下的,没成想刘钰运气还不错,碰到个愿意在这种风头娶他的真心人。

“正所谓福祸相依,便是如此了,看来那刘侍郎要后悔死了。”

俞州在家中和乔楠道。

乔楠点头,“这种不把妻妾儿女当人,只想着靠嫁女儿裙带关系钻营之人,真后悔死了才好。所以下期报纸,我打算在总结刘钰之事时,把他的亲事也给提一嘴。”

俞州噗嗤笑,“卿卿你可真坏。”

乔楠也笑,“还不是都跟你学的,你好意思笑我。好了,别笑了,记住回头给翰林院那些人多做做思想工作,千万不要让他们卡我们的邸报稿子。”

“放心,翰林院那群人一个个看着清高,实际不过也都是俗人而已,有为夫出马,你还怕咱们的邸报过不了审?”

俞州自信满满,“你瞧着,我不仅能让那些老头轻松让咱们过稿,我还能让他们催着咱们发行新刊报。”

乔楠不知道自己男人的办法,但并不妨碍他夸赞。

“夫君,你真是好厉害。”

乔楠抱住俞州胳膊撒娇,目光里全是他。

俞州被夫郎崇拜自己的模样弄得心花怒放,假谦虚地表示

“哪里哪里,就是有一点点厉害而已。”

乔楠忍笑,夫君真是太有趣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