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7章 初露锋芒20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兔月关 5345 2024-01-12 17:32:17

在场这些达官贵人们,平日里仗势欺人的事情,十个里面有八个都做过,但大家都有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看场合,看对象。

像李淑仪这种竟敢在满朝官员面前大放厥词的,至今为止还没有。

一群人齐刷刷看过去,眼神莫名。

而李淑仪在吼完后,也迅速反应过来自己刚刚说了什么,顿时脑中“轰”的一声炸开,眼中露出惊恐之色!

她只是脾气骄纵霸道了些,又不是真的傻,怎会不明白自己刚才那番话带来的后果。

皇兄现在正是争位的关键时期,最是需要笼络那些还没有站队的朝臣,她现在的行为,就是在断绝她皇兄的上位之路,皇兄母妃舅舅肯定都要恨死她。

“我,我……”

李淑仪被众人齐刷刷的视线盯得脸色惨白,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话。

她很想辩解挽尊,但俞州怎会给她机会?

台上俞州嘴角一笑,立刻飞快道,

“淑仪郡主出价四十万一千两,还有没有加价的?若是没有,四十万一千一次,四十万一千两次,四十万一千三次,很好,恭喜淑仪郡主,这面琉璃镜是您的了!”

李淑仪:……

她现在不要行不行?

那肯定是不行的,按照拍卖会的规矩,拍卖锤敲定,交易就完成,哪怕她是皇室郡主都不能反悔。

除非她想被全天下人嗤笑。

李淑仪惨白着一张脸瘫软在椅子上,对上杨阁老和二皇子,还有她相公死死的眼神,吓得浑身发抖。

同桌的冬菱郡主和玉棠郡君对视,眼中皆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李淑仪本身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蠢,对方就是太过自视甚高,以及仗势欺人惯了,而习惯其实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这就像肌肉记忆一样,因为习惯了总是遇到事情,就把自己的雄厚背景搬出来,所以今天,李淑仪的嘴就先于大脑思考,将往日用来威胁别人的话,搬到这里来了。

而这造成的后果,看现场众人莫名的神色就知道如何。

杜阁老和三皇子差点没直接笑出声,虽然刚才被李承巍的捐赠物压了一头很生气,但他们更加高兴老二倒霉。

还是那句老话,李承巍早就被他们搞瘸搞废了,他们最大的威胁终究还是老二,老二倒霉他们怎能不开心?

三皇子还假模假样地跟身边的杜阁老感叹,“哎,外公,真是羡慕二哥,竟然有个出手如此大方的亲妹妹,二哥可真是有福气……”

杜阁老点头,“是极是极。”

两人幸灾乐祸地不行。

俞州没有让李淑仪的事情再耽搁拍卖会,拍卖很快继续,由于刚才出了李淑仪这么个激动闯祸的例子,接下来众人竞价就要理智许多了。

当然,这也跟接下来的拍卖品比较普通的原因。

谁让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铁公鸡,一个个在家里奢靡享受,让他们给边疆士兵捐赠点的东西,就抠门得不行。

不过。

等到最后的压轴物出场时,拍卖会现场所有人就都不能淡定了,再次疯狂了起来。

因为最后出场的拍卖物品,是【新造纸术合作使用权】!

俞州严肃的跟众人讲解,

“此【新造纸术合作使用权】是由陛下提供,边疆士兵不畏牺牲,不畏凶险,在艰苦的边疆保家卫国,陛下心中实感痛心,边疆士兵也是陛下的子民……”

“所以,为了让士兵们生活改善,陛下决定将最新的造纸术拿出来,挑选人进行合作,共同开造纸工坊。”

“当然在拍卖前需要提醒大家,你们现在拍卖到的只是合作使用权,而并非造纸术的秘方,因此在合作工坊后,工坊获取的利润,你们要和朝廷进行分成,四六分,你们四,朝廷六……”

说白了,就是朝廷技术入股,商户经营公司,双方一起分红,且朝廷还要分大头。

听上去有点霸道和特别压榨人。

但……

那是造纸技术,纸张在古代有多么赚钱,看廖夫人娘家靠着卖纸生意,就能成为一方豪族,就明白一二了。

且这种利益巨大的秘方,一般商户根本不敢插手。

如今和朝廷合作,不仅能够赚钱,还能有朝廷做靠山,不怕赚了钱被人觊觎窥视,哪怕他们劳心劳力只能分三成的利润,那也很赚!

现场不止商户,官员们也心动了。

毕竟,说是官员不能经商,但官员家的亲戚可以,挂羊头卖狗肉就是,不然光靠朝廷那点俸禄,他们怎么能吃得肥头大耳,养无数妾室子女的。

就是这造纸术……

众人视线全都在台上的俞州,和台下的乔楠夫夫两人身上打转。

京城的聪明人多如牛毛,廖家能够从报纸上察觉乔家拥有新的造纸术,其他官员又怎么会察觉不到呢?

只是大家看乔家竟然如此大大咧咧,毫无遮掩的使用造纸术,一直顾虑猜测乔家的靠山是谁,才除了比较着急的廖家外,暂时都没有动手。

如今,俞州竟然说造纸术是陛下提供的,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

俞州投靠的是陛下啊。

就像当初对方能够进献粮食增产之法,获得朝廷的嘉奖令一般,如今向陛下献上造纸术,自然也会得到陛下的重用。

而之所以猜测造纸术,是俞州献给文德帝,而不是文德帝拿给俞州来搞事情的筏子,理由也很简单。

造纸术这么赚钱,文德帝要是早就得到,那早就用来赚钱了,何必还每年为了军费,为了给军营的待遇,绞尽脑汁和户部斗智斗勇!

想通这个事实后。

现场官员们看俞州眼神就不对了,尤其是杨阁老和杜阁老等人,脸色铁青铁青的。

这俞州不就是个乡下穷小子出身吗?

这乔家不就是个县城里的小商户吗?

粮食增产之法,孤本书籍《拼音》,造纸术……这家人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好东西,怕不是挖了谁家的祖坟宝藏吧?!

廖夫人更是死死瞪着俞州,嘴唇都咬出了血。

她娘家可是做宣纸生意的啊,可是大纸商,要是景朝一下子冒出无数造纸工坊,那她娘家岂不是就要完了……

但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

反正俞州是很淡定的继续组织拍卖会,示意大家开始竞价。

造纸生意不能错过,众人没办法,只能先将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先安耐住,开始竞争造纸工坊的合作权。

至于乔家的诡异之处,回头再慢慢想,现在赚钱的东西更重要。

“十万两!”

“二十万两!”

“三十万两!”

众人纷纷开始叫价,那些商户也不管跟官员竞价会不会被记恨了。

他们只知道,造纸工坊很赚钱,和朝廷合作开工坊,也比找官员当靠山更靠谱,这个机会他们绝不能放过。

俞州一共放出了五个造纸合作权,最后在众人激烈的竞争中,每个造纸合作权都拍卖出了不下于三十万两的价格。

也就是说,此次众筹拍卖会,光是造纸合作权就筹集到了150多万两。

再加上琉璃镜的40万一千两,三皇子的琉璃棋盘10万一千两,二皇子的极品羊脂玉佛像10万两,以及其余拍卖品加起来的5万两。

此次拍卖会,一共众筹到了200多万两!……

拍卖会的情况,第二天京城第一娱乐报就报道出来了。

百姓们在看到那些对他们来说就像天文数字般的拍卖价格时,全都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真是太涨见识了。

他们这些平日里买菜吃饭几个铜板都要计较的小百姓,别说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这么多银子。

拍卖会上动不动就几千两,十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的数目,简直听得人血脉喷张。

原本看到那些达官贵人如此大手笔花钱,众人应该产生贫富差距酸意的,但由于此次拍卖会的银子,都会给边疆士兵提升待遇花掉,大家心里就没那么酸了。

说到底,这么多银子可都是用在他们在边疆当兵的儿孙身上,他们酸什么酸?高兴还不及呢。

当然,百姓们能够如此豁达地想,也有报纸上新闻稿的言辞引导作用。

文人的笔影响力自古都是非常可怕的,百姓的思想到底怎么走,一篇文章足以左右。

乔楠当初办报纸目的,就是想掌控舆论,这次刊登众筹拍卖会的事情,他自然也少不了在其中夹带私活。

因此。

当百姓们看完报纸后,议论最多的自然是文德帝和李承巍,

“陛下可真是好陛下啊,为了边疆保家卫国的兵将们,如此劳心劳力的想法子。”

“这报纸上说,新造纸术成本要低廉很多,以后咱们家孩子上私塾,纸张花费就不用那么多了。”

“哎呀,报纸上说,那卖了四十万两银子的琉璃镜,原本是大皇子千辛万苦给后君寻找的生辰礼,后君和大皇子为了边疆士兵,竟能忍痛送出如此至宝!”

“陛下真好,大皇子和甄后君也真好,有这样的陛下后君和皇子,我们可真是有福了……”

百姓纷纷感叹赞美。

至于同样捐了价值十万两东西的二三皇子,对不起,登报的名单太多,大家都注意到。

听到外面百姓如此议论。

之前摩拳擦掌,准备收买军心的二三皇子势力:……

就,想吐血!

一直觊觎窥视乔家造纸术的廖尚书夫妻,更是都直接请大夫上门看病了。

*******

而俞州将拍卖会得到的银子统计完,在朝会上汇报时,也震惊了所有的朝臣官员。

朝会上。

“好好好,俞爱卿不愧是朕钦点的状元郎,满朝文武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让你解决了,此番功劳当大赏。”

文德帝听完奏折汇报,难得如此当众露出大笑。

其他官员对此也无法说出什么反驳的话,200多万两银子实实在在摆在面前,饶是舌灿莲花,也抹不掉俞州的功劳啊。

户部的官员更是兴奋得满脸通红,再也不恼怒之前俞州贬低他们,说他们尸位素餐的话了。

这么大笔银子一旦进了户部,他们能够趁机捞多少?

虽然户部官员总是在私底下抱怨,说文德帝每次找户部要银子不讲道理,逼他们自己掏腰包拿银子填国库。

可实际上,他们腰包里的银子,就真是他们自己的吗?

不,那还不是都从国库贪下来了,文德帝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罢了。

否则,真不停地到赔钱,户部的官员哪里还会继续留下,调任到其他部去不香吗?

当然。

户部之中也不全都是蛀虫,也还是有清正廉明好官的,只是这是少部分人,且由于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因此在户部的官职都不高,没什么话语权。

文德帝和俞州看到户部官员们兴奋的眼神,怎会不知道这群人心中想什么。

俞州和文德帝对视后,当即主动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乃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朝廷效力是臣的职责,如此便要奖赏臣,臣实在惶恐。”

“若是陛下对臣能力肯定,不如此次边疆士兵的消暑供给事宜,就交给臣去办吧,臣定好好利用这笔银子,坚决不浪费一分一毫。”

此次众筹的银子是他辛苦筹集到的,户部那些个蛀虫休想来捡便宜。

但面前这么大块肥肉,户部官员又怎能眼睁睁放过。

户部刘侍郎、张侍郎当即站出来急道,

“陛下,朝廷财政向来都是户部掌管,此次筹银,俞编撰有功的确该赏,但俞编撰非户部之人,初入朝堂对此更没有经验,边疆士兵的供给事宜,还是应当由户部来办,才合乎规矩。”

杨阁老也站出来道,“臣附议,陛下,银财使用分配之事,还是应当由户部来做才是。”

廖尚书暗中支持的便是二皇子,而俞州身后的人现在明摆着是皇帝了,他怎能让俞州插手户部。

三皇子势力见此,也有人站出来提议某某官员接受此事,也想趁机把自己的人塞进户部之中去。

文德帝势力的朝臣也不甘示弱,表示赞同启用俞州处理这笔银子。

一时间朝堂上又争得不可开交,唇枪舌剑,硝烟四起。

让俞州看得心中暗叹。

难怪景朝发展缓慢,就现在这群朝臣脑中只有争权夺利,根本不顾百姓利益的模样,景朝能够发展得起来才怪。

这也怪前朝实在太过无能,让世家发展得太好,即便经历过战乱,世家的实力也保留强盛。

以至于先皇不得不扶持勋贵上位,和世家打擂台,然后就导致现在文德帝在世家勋贵的夹缝之中生存了……

不得不说,他皇帝岳父也是真的悲催。

原本文治能力就不足,还得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能够坚持到现在没被世家勋贵吞掉,真的太不容易了。

想到家里的夫郎。

俞州叹口气,只能再次拱手朗声道,

“陛下,臣有省银之法,可仅用40万两,管我景朝百万士兵,今夏消暑之费!”

话落。

朝堂上的争吵霎时消失,陷入一片寂静。

所有官员的目光齐刷刷都集中到了俞州身上,或满脸不可思议,或露出嘲讽之色,几乎都觉得他是疯了,竟然说出这种荒唐话。

就连文德帝脸上都露出了诧异之色。

实在不能怪众人全都如此反应,四十万两管百万士兵一整个夏季的消暑费用,简直就是在天方夜谭。

古代夏季能够消暑的东西有什么?除了药材、绿豆汤这些外,就是冰块了,因为冰块夏季太贵,朝廷给边疆士兵的消暑供给,基本都是解暑的药材和食物。

往年拨款10万两是杯水车薪,40万两看着多了,可又真能多到哪里去?

户部的一群官员当即就开始嘲讽,

“俞编撰果真是年轻人,拥有如此雄心壮志实在让人佩服。只是俞编撰可能不太通庶务,不知40万两银子,到底能置办到多少解暑药材,才会说出这般豪言壮语。”

“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历练历练,俞编撰莫要因为此次立功,便信心大涨,事关国事,还是应当谨言慎行才是……”

俞州的资历实在太浅,先前为了搞众筹拍卖会还得罪了不少官员,就算不是户部的人,也有不少添油加醋说风凉话的。

大家都看不得他再出风头,当然也却是对他的话嗤之以鼻。

但面对周围的质疑声音,俞州却并未露出丝毫恼怒和胆怯之色,而是继续道,

“陛下,臣有夏日造冰之法,成本低廉,40万两银子足以让百万士兵舒服地度过今年炎夏。”

平静的声音,却石破天惊。

众朝臣:……!

又来一个造冰之法。

俞州和乔家莫不是真挖了谁家祖坟得到宝藏,不然他家怎么有那么多xx之法,xx秘方?

有好些朝臣当场震惊地不相信失态道,

“这不可能!夏日怎么可能造出冰块……”

“就是,俞编撰,你莫不是以为刚办好了一件差事,就把我们当傻子糊弄。”

“俞编撰,你若是有何不适之处,赶紧叫大夫!”

这个时代除了冬日囤冰外,还没有其他夏天获得冰块的办法,众人根本无法想象,夏天那么热,到底怎么弄出冰块来。

那简直就跟在说仙法似的。

更重要的是……

俞州要是真有造冰之法,仅用40万两银子就解决了百万兵将的酷暑之苦,那边疆的士兵将会对其如何感激?天下百姓又如何推崇他?

先不说俞州一个初入官场的年轻人,获得如此功劳名声令人多么嫉妒,就说俞州是陛下的人,陛下的民心定会也因此大涨。

这是二三皇子势力绝对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陛下,夏日造冰实在太荒谬了了,俞编撰也太过年轻气盛,办差恐有不妥,边疆士兵消暑供给之事,还是交由户部按照往日惯例办吧……陛下……陛下……”

杨阁老和杜阁老齐齐站出来,在对付文德帝这点上,两人一向都是比较‘齐心协力’的。

可那是在理由站得住脚的份儿上。

文德帝一针见血问道,

“那你们谁能给朕只用40万两,就解决朕百万兵将整个酷夏的消暑供给?若是谁能,那便站出来,朕将这差事给他,让他来立功!”

众朝臣:……

立功是不可能立功的,他们要是能做到如此神奇之事,早就跳出来了。

一群人直接被堵住嘴巴。

文德帝见此又看向俞州询问,“俞编撰,朕不纠你造冰之法是否为真,朕只问你,你当真有信心仅用40万两,就完成这件差事?”

“回陛下,臣有信心,臣愿立军令状。”

俞州挺直背脊,铿锵有声回答。

军令状三个字让其余朝臣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阻拦。

文德帝闻言再次露出明显愉悦的笑容道,

“好,俞爱卿既有如此信心,那这差事朕便交于你,允许在办差期间随意调遣户部官员,此事办得好,朕必大赏!”

“多谢陛下信任,臣愿接差事,只是臣还有一请求,希望陛下能够答应。”俞州拱手道。

“何事,爱卿请说。”

“臣想到庶吉馆亲自挑选几人,辅助臣办差。”

“可,朕允了。”

不给其他朝臣过多反应时间,文德帝和俞州两人一来一往,就事情给定下了。

不过就算给众人反应时间,众人也找不到理由来反驳。

除非他们愿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差事。

但那可能吗?

他们又没有造冰之法!

杨阁老和杜阁老盯着一脸淡定,仿佛丝毫不知道自己怎样搅动了朝廷风云的俞州,真是要气死了。

这到底哪里来的混账,哪里来的怪物,他怎么就知道那么多秘方?还每一个都是足以震惊世人的?

真是见鬼了。

两人满腹郁气的下朝,脸色阴郁的琢磨,回头怎么将这个胆大包天,异军突起的鬼才给消灭在摇篮里。

但是。

没等两人把这些阴险主意想出来,俞州却是先找到了他们。

首先被找到的是杨阁老。

当天下朝回到家的杨阁老换衣服,就发现自己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塞了一张小纸条。

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

得鱼者得天下,阁老,约否?

杨阁老:……

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脸之人。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