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7章

流放三千里 慕君年 4351 2024-01-08 09:14:33

退朝走出宫门的路上,赵吉章和刘同新并肩而走,两人走得晚,此时四周并无旁人。

“定好北上的日子了吗?”赵吉章小声问。

“定下了,就在夏末。”刘同新叹息。

去年北疆入冬前刘湛去信两位长辈坦言立国一事,如今北疆一片大好,刘同新几番权衡最终决定举家北迁。

刘府里也并非都赞同北上,但刘湛立国,梁天子必定迁怒,他们不走也得走。

赵吉章点头,并不意外。“如何启程都打点了吗?”

“湛儿安排了人接我们,不会有人发现。”刘同新遥望这帝京城,心中虽有不舍,但也明白大势所趋。

“如此便好。”赵吉章感慨,他虽然也意动,但是家中更希望留在帝京。

赵氏在大梁也有爵位,乃世袭三代的明圣公,去了北疆也是公爵,并无不同。

两相权衡,赵吉章还是决定留下。

却在这时,一队禁卫追了上来。

“刘尚书请留步,陛下有请!”

刘同新心里咯噔一下,他不是心腹近臣,梁天子从来不在私下传唤。

此时御书房里气氛诡异。

“齐云将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整个北疆都传遍了,今年定会自封为王。”沛公离面色阴阴。

“刘尚书,齐云将军正是当年你们刘氏流放到北疆的子嗣,是也不是?”沛公离问。

御案之后,梁天子阴鸷的盯着刘同新。

“陛下,没有的事!”刘同新慌忙跪下,实则已经汗流浃背。

“当年兄长那一支儿孙流放到北疆,路上孩子就死了一半,侥幸活下来的年纪也对不上,因此,绝无可能。”

此事刘同新只能一口咬定孩子年岁对不上。

“沛司农,你怎么看?”梁天子看向沛公离。

沛公离似笑非笑的俯视。“此话可是你侄子刘学礼亲口所言,昨晚宴席上还有旁的世家子,如今帝京城都传遍了。”

刘同新面上不显,实则心里已经翻江倒海。

“刘学礼亲口所言,刘湛如何一步步位极人臣,开办书院,下山劫粮,一桩一件事无巨细。”沛公离拍了拍手。“带上来。”

一身酒气的刘学礼被押着上来。

刘同新双手气得发抖,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逆子!

“把你昨夜说的话,复述一遍。”沛公离低头。

此时刘学礼的醉意已经醒了大半,整个人抖如筛糠。

“那个……那个……”他呐呐不敢言。

“陛下!”刘同新匍匐在地。“流放的犯人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他们拿什么办学堂拿什么招兵买马!实乃无稽之谈!”

“你可以帮他们啊。”梁天子狞笑。

刘同新心中大震!

“陛下!当年一路押送到北疆的路上,两个年岁大的孩子死在了路上,那齐云将军的岁数也对不上啊!”

梁天子阴恻恻的眼里有了一些迟疑,当年刘氏判了流放,里面有他堂妹,这事还曾求到方寿亭那。

“北疆谁人不知云中书院院长刘学渊乃齐云将军生父,此事本官已经查证无误。”沛公离却不会这么容易放过他。

刘同新只觉得浑身发寒。

这时刘学礼抖抖索索的开口。“没有这回事……陛下!小民昨夜醉了,信口说的胡话,只是为了托大罢了。”

幸亏他还没傻透。

刘同新立即接上话。“陛下!臣当年找到押送的役头,让他带路去给孩子们收骨,尸骨捡回来葬在祖坟,都是有据可查!”

当年刘同新确实是知道涛儿夭折在路上便命人去收骨,但仅有涛儿一具尸骨。

刘学礼的酒意也完全醒了,昨夜他为了震慑那些取笑他的人,当时他只想逞强并未考虑别的。

该说的不该说的,他全说了。

“陛下,小民是宗室外婿,沛司农怎能因为一句酒后乱言就要治宗亲的罪!小民,小民只是胡说的!”此时此刻刘学礼又惊又怕,浑身抖得止不住。

他在北疆浑惯了,酒后说胡话那是常有的事,反正在北疆谁都要让他三分忌惮他三分。

所谓恶习难改,他一喝醉便又胡言乱语,可帝京不是北疆,谁还会让他?

酒醒之后刘学礼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幸亏他还没傻透,知道以宗亲外婿身份开脱。

自称帝之后梁天子越发的多疑猜忌。

大梁全盘接了大楚,大梁朝堂与当年大楚朝堂并无不同。

世家大臣勾心斗角阳奉阴违,国库空虚户部年年亏空,这一切都把那个意气风发的方玉良逼成一个连他自己也快不认识的人。

刘同新也趁机道:“陛下!我刘氏冤枉!那齐云将军出身小族寒门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行了!”梁天子只觉得吵得头昏脑涨。

他也觉得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当年徐牧远也曾说过刘湛出身寒门。

“谅你是宗亲外婿,今日便不打入大牢,待沛司农查明之后再定罪吧。”梁天子站起来,他不愿意在这多待。

平日里梁天子便极偏袒方氏皇亲,一扯上皇亲他就不愿意逼迫。

沛公离暗恨可惜也无可奈何。

踏出皇宫,刘同新脚都在发软。

“大人!”管家赶忙扶住他。

“叔父……”刘学礼想告罪,刘同新冷哼一声拂袖上马车。

他本计划在夏末离开,如今是不能等了,指不定明天又出什么变故。

“快去信刘记商行,我们今夜就走!”刘同新当即决定。

彼时晋阳城将军府正在紧张的筹备建国,许多事情都要提前安排。

议事堂里,宋凤林带着刘记商行大掌柜们商议。

“北疆以外的各地商号不能再用刘记名义,把刘记的生意转到备用的商号里,你们把章程议好了交给我过目。”

宋凤林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明白,这是齐云将军要称王了。

此后刘记商行暂时只方便在北疆活动,出了北疆则用别的商号活动。

幸亏宋凤林未雨绸缪,除了刘记商行,他名下还有多家不同名称的商号。

所谓狡兔三窟,这也是早年宋凤林备着以防北疆生变,用以跟刘湛带着家人隐姓埋名重新生活。

“咱们的备用商号一直都稳定经营,接下刘记的生意也不会生乱。”刘成道。

宋凤林又指示。“还有各地掌柜管事也要考核筛选,不可再出现陈功的事。”

几名大掌柜忙严肃答应。

安排好了商号的事情,又有下一拨人等着宋凤林接见。

闻青山带了官服样式给宋凤林过目。

这些官服冠带在楚制上做了些许改动,礼服还是遵循周礼,官员的常服则把一些繁琐的配饰进行简化。

这些繁琐的配饰其实没有多大用处,不过是世家为了彰显身份而设立的罢了,什么品阶戴什么配饰都有严格要求。

刘湛觉得中看不中用,直接大手一挥给取消了。

全部取消宋凤林觉得不妥,官员威仪还是要有的,于是象征性的留下了两样。

今日各品阶的官袍样式都做好了,闻青山亲自带着刺绣总管送过来给两人过目。

“去请将军过来。”宋凤林唤了一声。

刘湛在前厅听斥候汇报汉中战情。

自开春后,汉中再一次遭受西戎大规模进攻,两军在玉门关激战。

北疆已定左右没有战事,刘湛平日无事便关注汉中战情,顺便推演战况,跟曹壮几个讨论演练。

春后刘湛重新规划齐云军,在左军营和右军营的基础上,新增各关守备将军,人员也经历了一次大动。

除了曹壮和李小连升为左前锋将军和右前锋将军留守中军外,其余守备将军都放出去了各自驻守几处关隘。

麾下将领们各归各位各司其职,刘湛如今可比往日闲多了。

宋凤林差人去传,刘湛很快就来了。

“见过齐云将军。”官员纷纷见礼。

刘湛摆手示意免了,他径直坐到宋凤林身旁。“就这些吗?”

“我展开来给您看看。”闻青山忙让几个绣工把官服一一展开。

这时跟着一块来的曹壮几个眼睛睁得雪亮。

“这就是新官服吗?可真好看!”曹壮围着那几身武官服爱不释手。

“这些颜色怎么划分?像我跟大壮穿什么色?”李小连迫不及待的问。

闻青山答:“勋爵穿绛紫,三品以上穿正红,四到六品穿正蓝,七品以下穿正青,不入流浊官穿浅灰。”

这是宋凤林定下的规格,各品阶之间又以梁冠上的梁数和配饰区分,官袍上则按品阶不同绣不同的图案。

跟刘湛所定下的龙袍常服一样,官员常服也是简约大气,并不像大梁的官袍花团锦簇,像唱戏的戏服似的。

刘湛接过宋凤林递来的茶喝了一口。“样式都不错,就这样定吧。”

齐云将军拍板,绣坊开始给官员们赶制官袍。

因官袍上的纹饰不多,绣起来的速度比龙袍要快得多,预计两个月内能把各部官员的官服全部赶制出来。

屏退左右,宋凤林把百官的名单给刘湛过目。

立国之后要设立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这是最基本的一国配置,当然像燕国那样的部落制国家除外。

“我只初步定下六部,其余像三公九卿,还没有主意。”宋凤林道。

“不需要三公九卿,也不需要大丞相。”刘湛放下名单,眼中深邃。

“设内阁,其中内阁首辅一人,内阁次辅二人,内阁阁臣四人,功能等同于你的秘书处,负责分流处理日常政务,我们只需要批核就行。”

宋凤林愣住了,当真是闻所未闻。

刘湛解释。“内阁官员不需要给很高的品阶,他们只是等同于我们的眼睛和手,除了分类奏折提交对策,没有旁的权力,与六部彼此独立。”

相当于把丞相的权力变成一个机构,且这个机构里的官员还彼此监督制约。

两人只需要检阅内阁批示后的奏折,处置不当就打回去,处置得当就盖大印下发。

如此一来,繁琐的公务便大大简便。

在用人方面刘湛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设立的这套内阁机制就是高级版秘书处。

除了批奏折商议对策,他们手中没有任何权力,也不能兼职别的官职,没有权力就杜绝了有内阁重臣的出现。

像大楚丞相动辄只手遮天的情况,在北疆不可能出现。

“就按你的意思办。”宋凤林佩服的点头。

“还有。”刘湛点了点那些爵位的名单。“不管是官员和爵位均不世袭不设食邑封地,开国功臣的爵位往后递减两代,第四代收回。”

宋凤林不由得一愣,这就等于爵位就是个名誉虚衔,连食邑封地也没有,除了那身爵位服饰没有任何特权。

难怪刘湛大手一挥送出去多个,这就是好听的罢了。

见宋凤林一时无话,刘湛解释道:“有些事情现在定下来,比以后处理手尾要简单。”

刘湛不想做那鸟尽弓藏的事,便从一开始就不给特权,从根子上杜绝这些新贵日后无法无天。

细想之后宋凤林也明白了刘湛的用意。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人给了爵位有人没给,难免闹起来,哪怕一时不闹,终会生事。

现在这样把爵位降为虚衔,亲眷和功臣都有份,左右就这两代人,后面也就没了。

刘湛看事情还是看得长远。

至此立国的各项事情便大体定下来了,只余下一项,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项。

“国号定下来了吗?”宋凤林问。

“定下来了。”刘湛慵懒的靠坐着。

“就叫汉,我为汉王。”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号。

自周后,天下诸侯王的国号都沿用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国号,诸如秦楚韩齐赵燕鲁。

汉国,这是一个全新的国号。

夏秋之际,坐落在凤凰岗上的王宫全部竣工。

从正门端礼门入内是各衙门,即六曹分列左右。

沿着中轴线前行进承运门,进了承运门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屹立在高台之上的承运殿乃早朝议事之处。

承运殿后连接着存心殿乃御书房。

后宫与前宫有长街相隔,王与后的寝宫都在中轴线上,有宫墙围起独立在后宫。

另外后宫又分御花园、太子殿、东三院、西三院和家庙。

虽然王宫并未多富丽堂皇,但是格局规整大气,十分贴合北疆粗犷的气质。

刘湛本想早些搬进去住着舒服,至于登基建国的时间可以再定。

“直接搬进去不妥,按礼得三辞三让后由百官迎入王宫。”宋凤林却道。

什么三辞三让,刘湛一脸云里雾里。

宋凤林又是一笑。“我来安排。”

次日,刘湛被安排穿戴整齐端坐在议事堂,午时宋凤林率领百官进入院子。

“北疆自前朝起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将军驱逐燕贼匡扶社稷内修外治,当得圣人之名,臣等恳请将军登基为王,封土建国!”

宋凤林言毕率先下跪叩首行大礼。

刘湛下意识就要去扶,这时百官也跟着纷纷下跪。

“恳请将军登基为王!”曹壮那大嗓门直接把落在屋顶的鸟群都惊飞了。

“恳请将军登基为王!”军营里的弟兄纷纷附和。

“先起来。”刘湛勾住宋凤林的手臂要把他带起来。

“你先辞。”宋凤林小声提醒。

“我不登基,你们回去吧。”刘湛把宋凤林带起来进屋。

大家早就说好了步骤,刘湛一辞之后他们也不迟疑纷纷退出将军府,半个时辰后将军府大门又喧哗起来。

“将军!如果您不登基为王,我今天就撞死在这里!”曹鸣抱着将军府大门前的柱子哐哐撞大柱。

曹壮张小满闻青山等诸将领官员忙去拉人,场面悲呛又感人。

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门外的士兵也没有驱赶。

两人踏出将军府,看到曹鸣戴着头盔撞柱子,刘湛差点忍不住笑出来。

“都散了吧,本将军不登基。”刘湛留下话便又回去了。

这次曹壮他们不再干站着都扑过来抱住刘湛大腿。

“将军!为了北疆百姓,请您登基为王吧!若是北疆并入大梁,天子收的重税就要落在百姓头上,咱们北疆哪里还有现在的好日子!”

百官纷纷悲呛。“请将军登基!”

围观的百姓一听,并入大梁就要按大梁的税赋?要知道在北疆可是没有苛捐杂税的啊!

一时百姓也吓得纷纷跪下。

“我们不要并入大梁!”

“恳请将军为王率领北疆!”

这回刘湛倒是难以拒绝了,连他自己都愣住。

“先回去。”宋凤林拉着他入内,这才第二次后面还有四次。

百官推举齐云将军为王没有引起百姓太多的波澜,倒是一句并入大梁要加苛捐杂税把全城百姓都唬住了。

一时百姓都不愿退去,跟着百官在将军府外请愿,甚至越来越多百姓加入。

“将军民心所向,恳请将军登基为王!”最后一次,宋凤林亲自率领百官跪请新王。

曹壮立即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玄黑龙袍披在刘湛身上,一时龙袍加身,刘湛无法再辞。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