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十八章 探海观南龙

鬼吹灯 天下霸唱 4076 2024-02-19 17:45:01

珊瑚螺旋外围密集的暗礁,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潮落到最低处的时候,会现出一半,大潮生时则会完全没在水下,挡住了探宝者的去路。大船过不去,小船过去不顶事,所以暗礁群后的海域至今在世人眼中仍是神秘未知。明叔与阮黑都能识得风信水性,可以使三叉戟借助潮头跃过一层接一层的暗礁。但这片礁群间针迷舵失,洋流与风向混杂难辨,要在不明方向的情况下连行数海里,则难于登天。这就好比让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蒙住了眼睛参加百米冲刺比赛,他就算不摔个狗啃泥,也顶多围着原地兜起圈子,永远不可能跑到终点。

所以众人的希望全寄托在搬山道人留下的搬山分甲术上,只要有了方向,待到潮水一涨就能过海采蛋了。在大伙的注视下,就见Shirley杨不慌不忙取出若干事物,先把木匣打开。木匣中用红缎裹有一只琉璃瓶,瓶身大腹通透,薄如蝉翼,瓶中用水浸着一枚丹丸,清辉澄澈,显得极为炫目,只有小指甲盖大小。明叔等人都不知那是何物,有些摸不着头脑。

Shirley杨又取出另一个漆黑的瓦罐,里面以清水养着数条小鱼。小鱼仅有一指来长,头极大,全身赤红,长得怪模怪样,在瓦罐里游得很欢。她小心翼翼地捞出一尾小鱼放在瓶里,然后把瓶子放在盒中以软缎固定,那尾小鱼在瓶里围着丹丸转了几遭,就开始把它拱向一边。无论瓶里的清水如何晃动,小鱼也会尽力把丹丸推向固定的方位。

众人看得眼睛直勾勾的,都问这是什么名堂。我为他们解释道:“这就是搬山道人的‘司天鱼’,这鱼把太阴散顶向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是正东,屡试不爽。虽然抬头看不见北斗星,但低头能望见司天鱼,有它给咱们指明方位,诸位还有什么可犯愁的?”

(图1:司天鱼)

【木匣中用红缎裹有一只琉璃瓶,瓶身大腹通透,薄如蝉翼,瓶中用水浸着一枚丹丸,清辉澄澈,显得极为炫目。另一个漆黑的瓦罐,里面以清水养着数条小鱼。小鱼仅有一指来长,头极大,全身赤红,长得怪模怪样,在瓦罐里游得很欢,那尾小鱼在瓶里围着丹丸转了几遭,就开始把它拱向一边。无论瓶里的清水如何晃动,小鱼也会尽力把丹丸推向固定的方位。

天鱼的使用之法,原藏于虞王司天墓中,世上本已失传,偶为搬山道人所得。而那个丹丸乃太阴散,是那墓主口中所含防腐丹,蕴藏太阴之精。秦汉时期炼丹之道大盛,宋代后期开始衰落,这种丹丸的配方也就无处寻觅了。

搬山道人用特制的药水浸泡,可以使丹内重新聚集阴精,月属太阴,放于琉璃盏中犹如明月在盘。司天鱼天生有应月之性,见有清辉皎洁,就一定会从西首游出,鱼头朝东吸纳太阴之精华。这是天然物性所钟,不为外界因素干扰,鱼首永远自然向东。】

搬山道人久居江浙沿海,不断在各地古墓中寻找雮尘珠,也曾有渡海躲避无底鬼洞灾祸之心,又于海上寻访仙山灵药。在漫长的岁月中,独创了一套方术,后世称之为“搬山分甲”,其中搬山填海之术中不仅有寻藏掘冢的方法,也囊括了星土云物生克制化的法门和秘方。

方向感是人类一切行动所必须依赖的,单在风水一道中,最重要的龙、砂、穴、水,都离不开一个“向”,没了方向的指引,便无法进行分金定穴。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以日月星辰来确认方位,后来知道地下有大磁山,就发明了司南,再后来逐渐进化为更精确的指南车。明代形势宗风水完善成形之后,相地寻龙的堪舆罗盘也随之进化到了极致,盘上要标有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洛二图、纳甲、九星、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十二宫、二十四山、六十龙等等,最少的也有三层以上,多者可达四十余层,盘上最主要的是“正、缝、中”三针。

古代用罗盘定位的原理,离不开地磁,古人认为磁与针,是母子之道,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罗盘失去了效力,就只有使用司天鱼了。司天鱼的使用之法,原藏于虞王司天墓中,本已失传,偶为搬山道人所得。所谓的太阴散,其实就是那墓主口中所含的防腐丹,蕴藏太阴之精。死尸嘴里装了这东西,即使暴晒在日光下长达数月之久,也不会腐烂发臭,直到丹丸里的太阴之精散尽为止。秦汉时期炼丹之道大盛,宋代后期开始衰落,这种丹丸的配方也就无处寻觅了。

搬山道人用特制的药水浸泡,可以使丹内重新聚集阴精,月属太阴,放于琉璃盏中犹如明月在盘。司天鱼天生有应月之性,见有清辉皎洁,就一定会从西首游出,鱼头朝东吸纳太阴之精华,这是天然物性所钟,不为外界因素干扰,鱼首自然永远向东。

若是形如舟船的大司天鱼,在月明极清之时更会吐珠争光,不过这只是虞王司天墓里的一个传说,如今能找到的司天鱼,最大不过成人食指长短。在罗盘失灵、星月无踪的情况下,将小司天鱼的鱼头作为参照,虽然并不一定精准,却绝不会让船在海上兜圈子迷路。

另外Shirley杨还有“魁星盘”为辅,据说魁星乃是“九九星中第一龙”,古星学中魁为北斗第一星,堪称九宫之魁首。此星在天为万灵之主宰,在地为百脉之权衡。魁星也就是贪狼星,传说贪狼星君相貌奇丑,突面而獠牙,魁星盘同样是搬山盗人自古司天墓中掘出的秘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风水观星盘,能够不受天候,以及地磁和电磁的干扰。古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可以用山海之间气息的微妙变化来观取天星,权衡百脉,虽然搬山道人不擅风水观星之类的勾当,但我那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却详论其中奥秘,有司天鱼和魁星盘,几乎等于开了天目,驾驶三叉戟号出入这片神秘莫测的螺旋迷宫,如履通卫。

众人听明白了这司天鱼和魁星盘的作用,激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不到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早在千百年前,就有古人想出了破解的办法。虽然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但不得不承认,过度依赖于科技和装备,使人们在某些方面有所退化。不过这些烂事还是留给哲人们去思考吧,现在南海中最大的宝藏,几乎就在众人眼前已经触手可及了,富贵逼人,哪还顾得上去担忧社会进步和人类退化之间的矛盾。

没过多久,就听远海洪波怒涛之声传了过来,海水涌动的动静如同巨钟,顷刻间海潮暴涨。有了搬山填海的司天秘术,三叉戟乘风破浪穿越了暗礁群,只见前方海面,有团异彩云霞,海上跑船的人们管这东西叫“仙山”。“仙山”并不是特指露出海面的山石岛屿,而是指的有云霞坠于海面,舟船之客望见这种奇特的景象,是极好的兆头。

我远远见到海上有云霞笼罩,船到近处却什么都看不见了。估计正是海底两山环合,使得海气空濛变幻,这是由于天上云厚,否则被日光一照,这里就会出现海市蜃楼。再看两件司天秘器所指,这里差不多就是南龙余脉中阴火潜燃的区域了。

天下龙脉可分南、北、中三条。发自昆仑的北龙、中龙虽然稳健凝止,有万世不拔之象,却独属南龙之势最大。不过南龙行踪飘忽,王气不足,龙脉有首无尾,自峨眉山而起,并江东进由浙江海盐诸山入海,从朝鲜与日本之间的海峡穿过蜿蜒而去,不知其结局如何,可谓是神龙能现其首,而不现其尾,若非至贤至圣者,绝不宜在南龙中营建寿穴。南海尽头的珊瑚螺旋,属南龙支脉,形势之奇,天下罕见。

不过这只是初步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然后再使用潜水钟入水侦察。我让明叔停船,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米和油,纷纷倒入海中。只见白米不沉,油浮不起,正是海底墟域之象,如果海水下有阴火龙灯,应该就在此处。又测了一下海水深浅,船行处不足七十米,当即沉下挂了浮标的铅锤定位。

接下来,众人立刻在甲板上开了个碰头会,讨论了一下行动方案,这片海域几乎就是珊瑚螺旋的核心了,到目前为止还算一切顺利。但这里的状况一切不明,能不能找到沉船还是未知数,从现在开始不得不加上十二分的小心,做到步步为营。为了避免在这是非之地停留太久,干脆趁着现在风浪不大,立刻展开行动,先下水进行侦察,寻找沉船和南珠的位置,掌握了海底地形之后,再因地制宜,部署任务。

船上的潜水钟只有两口,各能容纳一人,最后便决定由我和船老大阮黑二人下水侦察。由于阮黑做过蛋民,亲自下水采过蛋,对此道颇为熟悉,故此让他下水作为我的搭档。安排已毕,胖子带领古猜等人忙碌着准备潜水钟,检查装备是否可靠。

下水前,Shirley杨嘱咐我道:“咱们虽是进了珊瑚螺旋,但事情进行得太过顺利,反倒是让我不能放心。听陈教授说,位于珊瑚螺旋中的海眼是天地间的归墟,天下所有江河湖海之水,最终都要归入海眼中的虚无,水流永无休止,归墟却始终不满。这件事在各种古书文献中反复出现,就连跑船之人也大多知道有这么一个海眼,可你看四周一望千里,海面上又哪有什么巨大的海眼旋涡?当然归墟毕竟只是传说,但愿是我多虑了,不过你下水之后,仍然要多加小心,不要莽撞行事。”

我点头答应,反正潜水钟坚固无比,若海底有什么不测发生,至少也能保证侦察人员全身而退。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我急于潜水观看海底情形,跟Shirley杨交代了几句,便匆匆钻进了胖子等人准备好的潜水钟里。

铜造的潜水钟完全密封,下潜深度为水下55米,四周设有观察窗,并装备了水下专用的强光照明设备“波塞冬之炫”,里面配备有被称为“潜水电话”的通话管,可与甲板上的指挥员进行联络,虽然有换气管连接船上的气泵,但我们还是在铜舱内携带了氧气瓶以防不测。

我在舱内准备好后,对甲板上的人们打了个手势,潜水钟便开始慢慢下沉。在海面上还不觉得怎么样,但身处铜钟之内沉进海底之后,立刻有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一股与世隔绝的恐惧从心底里生出。我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窗外,试图分散这种难以驱除的不安与焦虑。

虽然下潜深度仅为五十余米,但这过程却显得格外漫长,我一边看着窗外的海水,一边暗中数着铜舱内排气阀中带有间隔的排出气体之声,当数到第十五个数的时候,潜水钟终于被放到了尽头。在多云的白昼环境中,海底能见度属于中下程度,但二十米以下就越来越黑,海水中的杂质颗粒增加,能见度直线下降。铜舱内外都有照明设备,我先找到船老大阮黑所在的那口潜水钟,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我这里一切正常,阮黑也做出了同样的回应。

随后我们利用“波塞冬之炫”照明,开始对水下地形进行侦察,再通过潜水电话把所见情况反馈回去,这片传说有幽灵出没的神秘水域,慢慢在灯光下露出了真实的面目。海底数十米深的地方,全是密集的海底森林,周围山脉环绕,起伏的地形之间有一道深涧般的海沟,里面的海水不时冒出一股又一股的怪异旋涡,用探照灯照过去也看不见底,其深处似乎有黑物探首探尾,但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海中鱼群皆不敢近前。

在深涧边缘的珊瑚丛中,有许多铁树,其中一株几十米高的水下铁树极为异常,通体都是半透明状,如同玳瑁。玳瑁也叫毒瑁,背有主甲一十三片,重叠如覆盖瓦片,淡黄而微黑,有黑斑,它的外甲经过加工可以熟软,制造各种名贵的装饰品。那海底的大树,颜色和形状都非常像叠瓦状的玳瑁,树上附满了老螺巨蚌,最小的也大如磨盘,蚌壳微微开合之际似有月光闪动,引得海中水族争相围绕在侧。

我吞了吞口水,心想海底果然有蛋,看来此行不虚,但在这附近,却没见有那艘玛丽仙奴号沉船的残骸。别说这艘沉船没有,整个海底能见到的地方,连其他沉船的影子也不见。我猜测如果那传说中的沉船墓场真正存在,唯一的可能就在珊瑚森林中的深渊里面,如果玛丽仙奴号沉入其中,一旦超过两百米深度,凭我们的能力就没办法打捞了。

想到这儿便又转头透过观察窗再去看那道深涧,不料刚一转头,一条全身疙里疙瘩,粗皮好似花岩的大鱼,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潜水钟侧面,摆尾朝着我所在的铜舱狠狠撞来,顿时撞得这潜水钟内嗡嗡作响。我在里面跟着东倒西歪,外边的探照灯立刻就被它撞灭了,那鱼撞过去之后,又再次从水中掉头回来,张开大口汹汹而至,似乎是想把铜舱一口吞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