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8章 后传

我欲修仙,日更三千 薇我无酒 6197 2024-05-06 15:32:55

英台派大概此生还是第一次和三大门合作,很谦逊地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后一个。琅嬛的动作何其之快,在公告发出去的第二天,江松州各个琅嬛名下的书亭就开始售卖《千金》了,并由点及面,不断扩大销路。

……

钱塘。

“我的姥姥,这是多长的队啊。”阙氏一个书亭管事清晨一开门就被吓到了,不必说,这肯定是来买《千金》的。

阙氏小少主代理《千金》的部分渠道,因此钱塘的速度几乎和琅嬛一样快。钱塘翡不琢的读者也很多,但管事粗略判断了一下,这里面应该有不少都不是原先的书迷,而是被那个“后传”吸引过来的读者。

其实她自己也对后传很感兴趣——向来都只听过书迷替一本书写外传、后传,文修自己写的话,一般都是续作,还是头一回听说翡不琢这种附加在正文后面的形式。

这次《后传》的说头一套一套的,每套书里都有十二张绣像,但里面会随机有一张有金墨描边,管事弄不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难不成读者还会因为这个再买一套吗?

不过那绣像确实很吸引人,管事看了,只觉得精美无比。和一般绣像小说不同,这些人物是独立的一张张硬纸片,印刷仔细,且都有颜色,淡雅清新,给出的宣传简报上还特意说“可作为书签,夹在纸页中使用”……

啧,只是换了个纸,顿时感觉用途都变多了。

更别提那些舆图、人物小传……哪个读者不想多从文修那里了解一点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消息?

全套的价格比起一般的书册是贵了一些,但也没贵太多,看里面的新内容,多值。

据说这些都是翡不琢先生的提议,先生在商业经上也颇有道行啊。

管事喊了句“开售!”,等待的人们便立刻七嘴八舌地开口:

“我来一套《千金》……”

“买上下全册可以赠后传,是这样吧?”

“我已经有一本上册了……哎呀,怎么封皮都变漂亮了!算了,买吧。”

“老板娘,全套真的有赠册吗?……”

书册流水一样地卖出去,读者们的问题数不胜数,管事忙成陀螺,说得口干舌燥,一上午过去,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

……

扬州。

此地翡不琢的读者群体还没铺开,因此只在城中的两家书亭有售,一家琅嬛、一家别派的。

能在头天赶来的,那都是忠实书迷了,乍一看队伍也排了百十人,颇为壮观。

“这是哪家文修卖新书了?翡不琢,诶这不是那个……那个琅嬛的魁首?”

有行人好奇驻足,看着书亭外贴的简报,“外传,嗬,还有绣像赠张?听起来真新鲜。”

有些行人来了兴趣,便也排进了队伍里。大雅尤尚书风,有时候哪怕是没听过的文修,一时兴起买一本书回家也是正常的事。

别的不说,这书封买回家摆着就赏心悦目。

另一条街的书亭也是同样状况,队伍渐长,引人注目——姜三娘今日一上街,就注意到了这个不同。

姜三娘今年十四岁,目前是琅嬛慈济堂的一名孤女。

今日琅嬛小书院休沐,她便得空出去寻找活计。她的上一份活儿是书亭打杂的下手,但那书亭的老板娘说自己也要去做辑书修,便将书亭退了,新来的老板嫌弃她是只有十四,又是个女孩,便不与她续约。

扬州城富裕,但像她这样的女孩子,还是很难找到活计。店主们收女伙计,都喜欢收家世清白的平民女子,而孤女一听上去就不稳定,且她还年岁这么小。

姜三娘两年前第一次出门找活计的时候,只有一个男人说可以收她,让她干的活叫作什么“瘦马”……而她回去与堂主说了这件事后,堂主摸摸她的头,没说什么,但第二日便上报官府与玄灵阁,抄家伙去把那个男人以及他的同伙抓了起来。

“在我大雅,还敢做这等营生!”

姜三娘自此便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东西,出门多了几分警惕。

其实在慈济堂吃住从不短缺,但她却总是想多赚点钱——反正上学也没什么意思。她十五岁结业之后肯定是不再继续学的,不如早点找个谋生手段。

她站在路边看了一会儿,摸了下怀里的自陈书,犹豫要不要去找书亭店主自荐。

“阿娘,我想要的就是这个!”

有个小姑娘扯着娘亲过来,兴奋地介绍。她娘亲说:“你现在才多点大,能看得懂字吗?”

小姑娘:“但是这本书长得好看嘛——”

那位娘亲看了一眼,忽然道:“咦,这文修好像是那个写《二小姐》的翡不琢……”

她像是来了兴趣,思考片刻,便也带着小姑娘排进了长队里。

翡不琢?

姜三娘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但她向来不关注小说话本,对不上号。她看得有点羡慕那小女孩,不由得上前几步,贴着琉璃窗往里看。

那本书装帧的确十分精美……不,她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两本,后面还夹着一本更薄的册子。三本用一道漂亮的镂空雕花腰封束了起来,封皮也与她见过的书不同,纸质偏硬,且十分光滑,似乎是可以防水的。

封皮上有一个彩色的绣像仙子,只是那仙子不知为何,留着一头短发,看起来很怪异。

姜三娘下意识摸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她十二岁刚来慈济堂时,头发也是这样的。

鸨母将她养大,慈济堂却“威逼利诱”低价将这一批女孩子赎走了,于是鸨母便骂她们没良心。她不知道怎么做,就学着那些戏本子里唱的,将头发割还给她了。

……小孩子的想法真是难以揣度,现在要姜三娘说,她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当时堂主看见都被她惊呆了,后来进了慈济堂后,有很多人嘲笑她,说这是“罪人的头发”,然后被她挨个揍了回去。

现在三年过去,头发已经长回来,但当时那种被议论的感觉还萦绕在她脑海里。

这个书里的女主角,又是为什么要割发?

姜三娘挪动到书摊前,翻了几页书亭老板用作展示的本子,看到女主角的名字叫“柳玉钗”。

啊……她听过的。上个月慈济堂里戏班子来唱的《真假千金》,里面的那个仙子就叫这个。但是当时的戏里,这个真千金并非是短发。

而且这些字,她几乎都能看懂,也能理解意思。真神奇,她在书院里总是学得最慢的那一个,入学太晚,很多东西都听得云山雾绕,也因此更讨厌听课,年纪不大就出来找活计。

她从来没有喜欢过读书。但是……

姜三娘看了看售价,意外地发现不算太高,但对于她来说还是有点贵价。她握紧了袖子里的荷包,心里挣扎了半晌,往后走排在了那对母女后面。

这一排就是半个时辰

队伍缓慢挪动,姜三娘忽然有点后悔,可又舍不得走。终于到她,书亭主惯例问:“你要什么?”

姜三娘横下心,指向那本《千金登仙》,再点了点自己的喉咙,比了个手势,从荷包里数出钱来。

书亭主愣了一下,很快把书递给她,心里不由闪过一句话:这么玉雪可爱的小姑娘,竟是个哑巴……

——这就是姜三娘时常被各个店主拒绝的另一个原因了。

本来看她生得好看,做个小二之类的也不错,但不会说话,就只能打扫卫生,做做苦工了。

而姜三娘不喜欢读书上学,很难说是不是也有哑巴的因素。

虽然事实上,修炼的文字并不拘泥于形式,但民间会有一种说法,觉得哑、瞎、聋等是天生不被仓颉神和文仙亲近的证明,要不然怎么会比旁人少几种接触文字的办法呢?

连那个鸨母都懒得教她写字,明明她为了让其他姑娘“卖的高价一点”,会教导一些诗书的。

堂主三番五次劝她好好念书,姜三娘每次都充耳不闻,好像这样就可以说自己只是“不喜欢”,而非“不配学”。

姜三娘抱着书跑开,心跳得咚咚响。她拆开了腰封,夹页里一张金色描边的绣像掉了出来。

——那短发的仙裙少女望着她,身后是金色云海,眼中是无边剑意。

姜三娘摸了摸墨字,心神有些恍然。

这么漂亮的书,是她的了。她买的第一本书,花了她好多钱啊……

翡不琢。姜三娘在心里恶狠狠地想,如果不好看,以后就讨厌这个文修!

皖州绩溪,银杏楼。

“道友,你的金纸是哪个角色?”

“我是柳妹!哈哈哈哈,我一次就买到了!”

“可恨,我已经有三张金纸都是剑客少年了……”

“我想集齐十二张金绣像,有没有道友愿意交换的?出价我来买也行!”

银杏楼的都是资深书友兼不差钱的豪客,他们在发现了金纸之后,立刻就兴奋起来,有不少人都立志要凑齐十二张。只可惜,现在有钱也没用,因为皖州许多书亭都已经卖脱销了。

沈瑜下手快,一次性就买了三十本,幸运地凑齐了。金光闪闪的一排摆出来,分外壮观。他自豪地扇着扇子:“不瞒你说,其实我还有两张柳妹!”

而后便享受地沐浴着众人艳羡的视线。

沈若伊今日休沐,出了家门便直奔银杏楼:“哥!书买了吗?”

沈瑜把书推给她,沈若伊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连封皮都没来得及仔细看。她对正文了若指掌,直奔外传。

三章外传,第一章就是正文结束的十几年之后了。

开篇,剑阁的一群弟子们上课传纸条被抓包后,在静室里罚抄。他们抄着典籍,讨论起书里的“玉上神”来。

“修界百年无人飞升,你们说玉上神在天上会不会无聊孤寂呀?”

“夫子说不能议论玉上神,她都能听到。”

“我听说,青环剑尊和玉上神曾经是姐妹呢!……但是我问父母,他们都不准我提这件事。”

一上来,沈若伊便发现外传笔调要比正文欢快许多,有一种“回首来看往事轻松”的感觉。

剑阁弟子们的对话简直能让她联想到自己在书院的日常,恍惚间,好像那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一般。

“不是说玉上神无所不能吗?能不能给我把这道题做了……”

“你想得美!你怎么不求玉上神给我们把书也抄了?”

“抄自己的‘历史’吗?哈哈哈。玉上神那么优秀,肯定没被罚过。”

当年的少女,如今已是课本上的英杰人物。

沈若伊看得可乐,心想,柳玉钗也不是没被罚抄过书,你们把上神想得太不食人间烟火了。

她不由得有种优越和满足感:看,我比你们了解柳妹!

少年少女们偷偷非议上神,书抄了一半,又纷纷去看蚂蚁搬家了。但回来时,却忽然震惊地发现自己的书真的被抄完了,那道题旁边也写了解答过程!

沈若伊眼睛一亮,柳妹是下凡了吗?翡不琢用先生这种方式切入,太有趣了!

伴随着年轻人们的惊呼,外头的剑阁长老也从灵器中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柳玉钗回人间了!

这是她飞升以来第一次回人间,顿时半个修界都被惊动了。

翡不琢的视角便回到了已经成为玉上神的柳玉钗身上。沈若伊先前看他人的角度,多少也觉得柳妹现在“不一样”了,但现在写柳玉钗的心理活动,她便又开心起来:不管如何,柳妹还是那个她,一直不曾变过!

剑阁举办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柳玉钗身形显现,朝曾经的师尊神女行了一礼。柳青环并没有出现,似乎是下山处理案件去了。

被问及仙界如何,柳玉钗便微笑着比了个静默的手势:仙凡之别,不可言说。而后道:“此次,我只是回故乡看看。”

柳玉钗只是随性而为,但她一句讲解一句指点,就被修士们奉为金科玉律。她如轻风,来去自如,可在旁人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上神。

她解答一番疑难,便告别了师门。接下来都是日常化的段落,但沈若伊看得津津有味。

只见柳玉钗一时兴起,化作小修士跟在了那群开头被罚抄的弟子后头,看着他们解决一起小案件,一路下山去。

经由弟子们的碎碎念,一些正文里角色的结局也被穿插描写了进来,曾经的大热配角、柳玉钗的同窗们、各个门派的师长们……他们中有的已成眷属,有的则成了一方豪杰。

弟子们还路过了柳氏门前。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沈若伊承认自己就是很俗气,她想看柳氏落魄!

果不其然,柳氏门楣已衰,柳青环入剑阁做了新的剑尊,但对外却再也不自称柳氏女。

柳父当年抛弃发妻,前几年自己重病后也被续弦抛弃。续弦生活不如意,处处怨天尤人。

柳玉钗去给柳青环的生母上了一炷香,叹息将自己被涂抹的木像收走,这位后母便如惊弓之鸟,跪地求仙人原谅。但柳玉钗却早已走了。

剑阁弟子们继续破案,不料遇到了妖兽,应对艰难。眼看就要重伤,柳玉钗出手了!

这妖兽在正文里柳玉钗也曾拼尽全力死战过,现在却只需拔出木簪轻轻一点。众弟子皆是满面震惊,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修士竟有这么厉害?!

尘埃散去后,他们再去找,却再也看不到人了。为首几人对视了一眼,喃喃:“这难道是……?”

他们没敢直呼其名。

——好一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沈若伊被搔到痒处,无比满足。

她往后翻了翻,却只剩下一页了,不由可惜道:“哎呀!怎么都结束了!”

再写个百来回她都爱看啊!

这剩下一页的结尾处,柳玉钗又回了一次剑阁。她是隐藏了身形的,但却无意间与柳青环擦身而过。后者极其敏锐,猛然抬头,与虚空之处的她对上了视线。

柳青环明明看不到她,却慢慢笑了。她说:“我会追上你的。”

虽然还是一贯的具有压迫感的语调,可柳青环现在看起来却像个“人”了。

柳玉钗也轻笑一声,消失在了空气中。

后面便是白页,沈若伊心中涌上了一股怅然与不舍,她忽然意识到:这次是真的结束了。

好像先生给她开辟了一扇窗,截取了一段柳玉钗的人生让她看过。她陪着她从低谷到高峰,之后便要告别了。

“是不是很怅惘?”沈瑜摸摸妹妹的头发,“哎,我也是啊……不过收集完十二张金纸,我又觉得我好多了!”

沈若伊:“……”

什么金纸?

她好奇地一看,而后顿时挪不开视线了。

灵犀玉网的书友会里,大部分人欢天喜地,少部分人愁云惨淡:

【怎么这样!凭什么浙州就不卖,英台派,小门小户!琅嬛,吝啬!】

【先生亲绘的舆图!好看的绣像!难道我只能梦中拥有了吗?】

外传的文字内容在小雅间里都可以看见,但其他东西光是看可不能解馋。

有人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最近我没有空跑到江松州和皖州去,有没有哪位道友帮我留一本?下个月转卖给我……】

【可有道友愿意从驿站寄给我?我先出路资的钱,我在叁青州。】

会首沉吟片刻,道:【核算下来,浙州的道友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不如我们合资买,再让人统一寄到浙州?】

【繁道友,你觉得如何?】

严理繁猛地回过神:【嗯?】

他看着那些浙州的成员们唉声叹气,不由得分出一点心神,有点心虚地摸了摸自己手边《千金》的书脊。

……当然,这并不是他自己买的,而是他辑书客的。

辑书客认为,翡不琢这种形式非常之好,他们也可以效仿,并希望严理繁下本书出完结本的时候也写一个外传。

他走的时候忘记了带走举例用的《千金》,严理繁便收起来了。

严理繁刚刚一直在看那外传,心想那小丫头又搞这种花头!

一不留神陷入了批判的思索当中,才错过了成员们的谈天。

严理繁翻到会首的发言记录,陷入沉默:【……】

帮翡不琢那个小小丫头片子当背货的??

他堂堂严先生才不干!

会首:【繁道友,我已经私下联系了一个浙州的书友,她愿意做接应的。你觉得这办法可行吗?】

严理繁:“?”

他愣了一下,才发现会首只是问问他的看法,并不是要他帮忙背货。

【……】严理繁竟然有点不得劲,下意识想,【其实我也是浙州的。】

会首:【什么!那感情好啊,繁道友你愿意帮忙转接吗?】

副会首愿意主动接应,当然比普通书友值得信任,且严理繁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

严理繁:“……”

这个灵犀玉网怎么总是把他不成熟的想法先一步化成文字!

话已出口,不好反悔了,严理繁道:【……也行。】

会首和会员们大喜过望,吹捧繁道友劳苦功高。

严理繁有点飘飘然,放下灵犀玉牌,才意识到,马上要有一大堆翡不琢的书暂时存放在他家了:“……”

可恨,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琅嬛。

“诗道友,你下一本书的绣像也务必找我们啊!”

“下回有这种事,来找师兄师姐,咱们也不是喜欢钱,就是喜欢两肋插刀!”

“没错!以后我们艺峰画院和诗道友就是八辈子的交情——”

诗千改:“……道友们,不必如此!”

说来惭愧,诗千改给《千金》人设卡片找的画师,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名家,而是琅嬛艺峰的学生。由画院的先生牵头,让学生们借个自己的名。

咳,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最后的效果简直比她想象的还要好,连她都忍不住问印刷社要了一套黑色绣像、一套金色绣像。

贺雪和夜九阳也很喜欢,贺雪将它们用琉璃框装裱起来放在三人的客厅里,夜九阳则捧着脸道:“下一回,我的书也要这么出!”

诗千改把集邮抽卡的元素给带了出来,大大揽了一波小钱钱,给画院道友们的分成自然丰厚。

这个时代的“美术生”,比诗千改前世还烧钱,因为有些颜色只有宝石矿物里才能提取出来,颜料当真是按克计数。

而因为小说流行,绣像行业内卷也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她这次下的单子财大气粗,让好多寒门的画院师兄师姐恨不得和她结拜。

诗千改顺便也了解了一下这个世界画师的修炼方法,总体来说,专精画画的画修属于小众,但比说书客热,走的是类似辑书修的修炼路子。

她提议了漫画的设想,许多人顿觉灵感大发,还有提前问能不能签契书约改编的。

诗千改:“……”

她感觉再谈下去,自己的衍生IP都要齐了。

“你这个画风挺特别。”画院的先生单名一个字“丹”,她点了点诗千改的纸面,“你是不是学过番邦的画?”

诗千改点头道:“嗯……稍微接触过一点。”

其实是前世自学过,素描色彩都属于基础了。她这回作为甲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提了很多意见,所以最后出来的绣像画风与时下的有些区别。

丹先生摸着下巴,高深莫测道:“那你有没有兴趣来画院做弟子?咱们画院就缺你这样的人才。”赚钱的人才。

简升白:“……”

怎么除了匠道,连艺峰都想和他抢学生?

他没好气地把丹先生和一干画院弟子轰走了。

诗千改这几天的书院生活风平浪静,周哲等人已经再也不敢出现在她面前,她一口气写了许多存稿,打算要开《赌翠》了。

吴丽春一份文书递交给诗千改,道:“你看看,这是琅嬛开放给入学一年新生的报纸版面,你来挑一个。”

不论是不是大文修,新书初上报都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而是从低版面开始放起,而后随着人气一步步上升版面。每个门派都是如此,这是修界长期摸索出来最公平的方式。

诗千改选了个叫《聆阁日报》的,吴丽春也觉得这个最适合,便打了个勾。

简升白探头看了一眼,咂摸道:“咦……你一挑便挑中了一份合办的报纸。这不是琅嬛本舵的,是我们和瑶华共有的。”

《聆阁日报》在两个地区都有售卖,叫同一个名字,但内容不相同,只有约三成的部分重叠。

“我记得岑枝的《万鬼集》也要在瑶华版的《聆阁日报》上登载。”简升白说。

两本书还都是要参加幽篁山庄徵文的,届时肯定会有所对比。

诗千改倒觉得这个巧合很合理,因为这份报纸的男女读者比例大约四六开,是内容对女性读者友好的那一类,且销售量在同等级的报纸里是最高的。岑枝的考虑过程估计和她差不多。

吴丽春迟疑了一下:“那……要改吗?”

“谁说对比就一定会起冲突?”诗千改笑道,“我不改,就这个。”

……

四月。

《千金》完结本与后传的出现,成功让读者们的热情延续了下来。

好看的东西谁不喜欢?甚至不仅书友,连非读者都贡献了不少销售额。还有人专门收购绣像装订成小屏风,摆在书桌上当装饰。

随着日期一天天过去,读者盼望的《赌翠》也终于有了消息——

四月初六,立夏。

《赌翠》正式开始在《聆阁日报》上登载,第一天一次性放出了三回万字。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